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产品安全 > 产品加工 > 文章

预制菜:争议与机遇并存的舌尖新宠

时间:2024-12-27    点击: 次    来源:肉类食品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预制菜的崛起之势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在国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 5100 亿元,同比增长 23.1%,整体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截至目前,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 6.4 万家,产业梯队格局初步形成,山东、四川、广东等省份在企业数量、产业营收能力、发展生态等方面处于全国前列,众多地区也在积极培育后发优势,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预制菜的兴起得益于其在 B 端和 C 端市场的双重驱动。在 B 端,预制菜为餐饮企业提供了降本增效的解决方案,有效减少了食材成本、人工成本和后厨面积,提升了餐厅的利润率和经营效率,尤其在连锁餐饮、团餐、外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 C 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以及消费者对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预制菜满足了人们在家庭烹饪中对方便、快捷的需求,逐渐成为家庭厨房的新选择。

二、争议之声:质疑与担忧

然而,预制菜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争议之声也随之而来。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营养价值以及口感等方面存在诸多质疑。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 2023 年第三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显示,有关预制菜 “进婚宴”“进校园” 的话题频频引发舆论争议。有消费者反映在知名酒店高价订购的婚宴套餐中,近七成是预制菜,而商家却未提前告知相关信息;还有家长称一些学校提供的预制菜午餐质量差、口感不佳,担忧影响学生健康。

一些消费者将预制菜简单等同于即热即食的低价料理包,认为其是 “科技与狠活”“僵尸肉”“低价料理包” 的代名词,保质期长、食材质量、产品新鲜度、营养损失、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加工储运环节能否保证食品安全等,都是他们担心的问题。例如,在江苏发生的学生餐预制牛柳疑似过期的乌龙事件,以及 315 晚会曝光的某品牌梅菜扣肉使用 “劣质槽头肉” 等事件,都引发了消费者对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强烈质疑,使得预制菜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像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直言预制菜是 “猪狗食” 这样的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负面看法,尽管这种观点可能存在片面性,但也引发了公众对预制菜品质的广泛讨论和担忧。

三、市场的双面性:消费场景的分化

(一)超市、线上平台与专卖店

在超市、线上平台和专卖店等销售渠道,预制菜往往被摆放在显眼位置,消费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产品的包装、配料表、保质期以及烹饪方法等信息,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自主选择。对于那些生活节奏快、没有过多时间用于烹饪的上班族来说,预制菜提供了一种便捷的饮食解决方案。他们可以在下班后轻松地购买到一份预制菜,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就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一顿美味的饭菜,满足了其对快捷、方便的需求。

一些单身人士或小家庭,由于用餐人数较少,购买预制菜可以避免食材的浪费,而且丰富多样的预制菜品种也能满足他们偶尔变换口味的需求。此外,对于一些厨艺不精或者对烹饪缺乏兴趣的消费者,预制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他们能够轻松做出看似复杂的菜品,提升生活品质。

(二)餐厅场景

餐厅作为消费者外出就餐的场所,人们往往对其菜品有着更高的期待,期望能够品尝到厨师现场烹饪的新鲜菜肴,享受到独特的用餐体验。当消费者发现餐厅使用预制菜,尤其是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服务和品质保障。

上一篇:数字化 智能化 预制菜新未来

下一篇:湖南生猪屠宰加工现状洞察与发展前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