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章勇 - 小 + 大
近年来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越发迫切,也对饲料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离不开标准的的完善。标准的漏洞、缺位或不科学导致的问题是往往是隐藏的、深层次的,可能正在引发危险的链式反应,且牵动着行业未来。目前我国饲料行业标准参差不齐,亟需制定高质化团体标准,为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让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标准隐忧 ——国标、行标覆盖有限,企业标准参差不齐 2015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突破2亿吨,自2011年以来,总产量已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2020年,全国抽检各类商品饲料样品总体合格率93.2%、96.2%、98.1%,虽然2019年和2020年抽检样品批次有所减少,但总体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饲料质量安全的内涵就是要保障两个健康不受影响:即动物与消费者的健康。因为动物的健康关系着最终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当前饲料质量安全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不使用违禁药物、违禁添加物,二是允许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三是卫生指标不超标。”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质量安全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柏凡称。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由581项现行标准构成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有力支撑了饲料工业发展。“可是,现今饲料行业相关标准缺失,修订不及时,以及标准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甚至矛盾的问题越发显现。”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李俊告诉记者,《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大部分原料和添加剂没有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缺失问题尤为突出。也存在部分标准修订不及时的问题,比如米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饲料原料,而GB10371-89《饲料用米糠》至今没有修订。 来自全国畜牧总站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分别有624种和449种进入产品目录,有现行标准分别为77项和107项,有在研标准项目分别为52项和27项,也就意味着相关标准缺口率分别为79.3%和70.2%。 针对标准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甚至矛盾的问题,李俊举了个例子:GB1353-2018《玉米》、GB/T6435-2014《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T10362-2008《粮油检验玉米水分测定》、GB/T17890-2008《饲料用玉米》、GB/T20264-2006《食、油料水分两次烘干测定法》等标准都涉及到玉米中的水分检测方法问题,但玉米收储、玉米贸易等环节中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有所不同,不利于公平交易。尽管2010年对2002年发布的GB/T1882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进行了修订,但仍然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一是仪器设备及检测技术在进步;二是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在更新;三是行业检测水平在提升;四是测定项目在不断增加,如饲料中禁用物质和兽药等。 “因为国标、行标覆盖有限,企业标准又参差不齐,行政部门管理一些产品的检测方法漏洞多,产品不规范,这是我国饲料行业面临的现状。”重庆市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孟怀旺介绍说,企标的局限一是区域不平衡。发达地区或者是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厂家企业标准可能偏高,因为其采用的检测方法及设备先进,其他地方无法实现;二是质量参差不齐。黄芪多糖20年前的国家标准就只检测单糖的含量,便可以检测出黄芪多糖单糖总量是多少。但这种检测方法的弊端是不良厂家在其中掺杂葡萄糖,测出来的含糖量也是达标的。 目前,我国现有的饲料工业团标100多项,由20多个社会组织制定,能否适应行业的创新发展?对此,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礼表示,当前我国饲料工业团标存在技术把关不严、标准质量不高、急需标准不足、创新标准短缺等问题,尤其是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物饲料、新产品、新方法等,国标和行标制定远远不能满足饲料企业发展的需要,急需高质量的团标填补这一关键点。 团标摸高 ——调高线、推创新,团标制定恰逢其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团标在新时期既有了发展壮大的空间和潜力,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21年10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的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质量安全工作委员会和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如是说。 |
上一篇:2022年饲料业八大猜想
下一篇:2021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