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1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顾永远 - 小 + 大
猪场生物安全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预防病原微生物进入猪场、避免病原微生物在猪场内扩散以及预防病原微生物扩散到其他猪群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有效手段。英国Saunders兽医学综合词典给出的生物安全定义为“阻止病毒、细菌、寄生虫、昆虫等引起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对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荷兰和瑞典六国进行的调查表明,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对24种传染病的传播进行有效阻断。 随着我国养猪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猪病逐渐呈现复杂化、严重化和规模化态势。一些病毒在传播中不断变异,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佳。2018年,非洲猪瘟在我国猪场流行并暴发,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给中小型猪场带来了灭顶之灾。非洲猪瘟在国外流行多年,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因此,猪场生物安全在预防疾病发生和传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是目前猪场复产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猪场管理、猪群管理、饲料和饮水管理、人员和物品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希望猪场在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下成功复产。 1 猪场管理 1.1 场址 对于新建猪场,除资金、政策、市场等社会因素以及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外,在选择场址时应重点考虑生物安全因素。新建猪场应远离其他饲养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兽医诊断实验室、畜禽交易市场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高的场所,相距至少1 km,最好3 km以上。猪场适宜建在地势高、干燥的地方,背风向阳,便于排水,且远离交通主干道。 1.2 布局设计 在建设前应对新建猪场进行合理布局。对于原有猪场,复产前也应改善猪场布局,以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猪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围栏、铁丝网等隔离设施,与周围环境有效隔离,防止野生动物进入猪场。猪场内合理划分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各区之间设立消毒设施和通道,人员和车辆按照生物安全等级由高到低单向流动。 1.3 环境 使猪场拥有良好的环境卫生可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猪场传播。定期对猪舍内外和周边环境进行清扫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做好防蚊、灭鼠、防鸟、灭虫的工作,场内禁止饲养狗、猫等动物。密切关注周边猪场疫情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定期通风,温度适宜,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猪群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的目标是保障猪健康生长。在生产中要加强猪群管理,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避免疾病在猪群中传播。 2.1 引种 猪场一定要从非疫区引种,选择有《种畜生产经营许可证》且信誉良好的猪场。到达后将猪群隔离饲养,在隔离期间细致观察猪群,并进行检测评估,尤其是对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疾病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可混群饲养。 2.2 全进全出制 目前集约化猪场普遍采用的全进全出制饲养模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将处于同一生长发育或繁育阶段的猪群全部移入一栋猪舍,经一段时间饲养后,在同一时间移出。全进全出制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可以对猪舍及猪舍周围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干燥和空栏。在转群时注意不同生产区的人员避免交叉接触。生产母猪只能在配种舍、妊娠舍和分娩舍之间流动,仔猪出生后只能顺着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单向流动,直至最后出栏。转群结束后对猪群途经道路进行严格消毒。 3 饲料和饮水管理 3.1 饲料 饲料应符合安全标准,谨防污染病原微生物,生产方式和运输过程应安全可靠。优先选择颗粒料,因为颗粒料在加工过程中需高温制粒,可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严禁用泔水饲喂猪。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调查中,约34%发生疫情的猪场采用泔水饲喂。我国暴发非洲猪瘟后,国家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预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全面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加强饲料的存储管理,确保仓库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避免饲料发霉或滋生细菌。做好防鼠灭鼠工作,以防污染饲料。定期检测饲料,确保饲料没有被病原菌污染。 |
上一篇:兽用抗生素滥用及其危害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