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3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二、应对策略与产业发展展望 1、养殖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在当前生猪市场形势下,养殖企业需审时度势,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一方面,合理规划出栏节奏至关重要。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和价格走势,避免盲目压栏或集中出栏。在春节前消费旺季,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增加出栏量,以满足市场供应并获取较好的收益;而在节后消费淡季,适当控制出栏速度,防止价格过度下跌造成损失。加强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养殖企业可从多个环节入手,如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减少疫病发生,降低兽药和疫苗费用;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等。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单位养殖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疫病防控是养殖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高度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养殖场的日常消毒、隔离和防疫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隐患。加强员工的疫病防控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与专业的兽医机构合作,及时获取疫病防控的最新信息和技术支持,为猪群健康保驾护航。例如,一些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养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猪群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有效提高了疫病防控的效率和精准度。在市场拓展方面,养殖企业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屠宰企业和批发商合作外,还可拓展电商平台、直供超市、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覆盖面。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2、政府部门调控与引导 农业农村部在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产能调控方面,通过科学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合理区间,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养殖企业合理调整生产规模,避免产能的过度扩张或收缩。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情况,多次调整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调控目标,如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 4100 万头调整为 3900 万头左右,同时相应调整存栏量正常波动范围,有效稳定了生猪产能。在监测预警方面,农业农村部加强了对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的跟踪监测,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涵盖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存栏、出栏、价格、饲料价格等多个指标,并及时发布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养殖企业和从业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做出合理的生产决策。例如,在猪价出现波动迹象时,农业农村部及时发布预警,提醒养殖企业调整出栏节奏,避免盲目跟风,有效缓解了市场波动。 在政策协同方面,农业农村部积极与财政、金融、自然资源等部门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养殖用地保障等,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非洲猪瘟疫情期间,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疫情防控和生猪生产恢复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推出了专项信贷产品,为养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自然资源部门保障了养殖用地需求,这些政策协同发力,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快速恢复和稳定发展。在企业引导方面,农业农村部鼓励养殖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支持养殖企业开展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提高生猪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在疫病防控方面,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大对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组织开展疫苗研发、生产和接种工作,加强边境检疫和运输监管,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指导养殖企业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提高养殖场的疫病防控能力,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