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点击: 次 来源:辅音观点 作者:陈家振 - 小 + 大
各位大农业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国羊产业变化和未来展望。我汇报的内容有四个:第一,中国羊产业发展20个变化;第二,中国羊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第三,中国羊产业发展的未来展望;第四,羊产业发展创新模式展示。 一、中国羊产业发展20个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在人的温饱没有解决以前,粮食消费是我们餐桌的主食。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开始走出短缺经济的困境,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口粮有了剩余,玉米等绝大部分转为饲料。粮食增产,伴随而来的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同步增加。人们从吃饱逐渐转向吃好,肉食品需要量逐年增加,为我国养羊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养羊业发生了20个巨大变化。 变化1:产业布局上——舍饲养羊成为中国特色 世界养羊业全部是草地放牧,唯独中国舍饲养羊异军突起,成为世界养羊业的一张名片,并在圈舍建设、饲养管理、经营管理上,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养羊业的创造,也是中国养羊业的骄傲。我国舍饲养羊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人多地少。世界人均耕地4.8亩,中国人均耕地仅有1.3亩;(2)喜食羊肉。中国一直是世界吃羊大国,需求量在550万吨;(3)农区没有放牧场所,人口密集,羊肉需求量巨大,舍饲养羊在中国农区应运而生。特别是近几年,因为我们国家养羊的分布主要是北方牧区和中部农区以及南方的丘陵。所以,现在也形成了一个养羊的特色:北方牧区生产羔羊,在农区进行育肥。 变化2:区域发展上-从牧区放牧转向农牧并举 历史上,我国养羊的重点区域主要在内蒙、新疆、甘肃、青海、西藏五大牧区,但近20年来,养羊数量排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山东、河北、河南等农区为主的省份已经位居我国第3至5名。2000年,中国羊肉产量107万吨,2021年则达到了514万吨,是20年前的4.8倍。羊肉人均消费量从2011年到2021年,10年间增长31.4%,幅度位列全球首位,其增产的部分几乎全部来自农区。现在我们国家有三种养殖模式:放牧、半放牧、圈养。最近20年来也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规模羊厂。 变化3:养殖模式上-从家庭养殖转向区域发展 20年前,牧区由于气候寒冷,条件恶劣,一直重复着春生、夏长、秋肥、冬瘦的恶性循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现在,农区气候适宜,饲草常年均衡供应,将牧区的羔羊运输到农区育肥,分工协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目前,在辽宁、吉林、内蒙三省交界地区,成为我国最多的羔羊产区,断奶后的羊供应到山东盐窝、河北唐县、山西怀仁、内蒙巴盟等几个集中育肥区,年出栏数量超千万只。 变化4:养殖规模上-从小散户转向规模养殖 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人口的快速减少,养羊人员也迅速老龄化。黄淮流域由过去95%的农户养羊转向95%的农户不再养羊,中国养羊业逐步从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迅速转向规模化、集约化。2010年以来,100只以下的规模占比由77.1%下降到59.3%,1000只以上的规模占比由2.9%提高到9.9%,变化之快值得我们祝贺和关注。 变化5:土地资源上-从自主利用转向刚性约束 20年前,农民养羊不存在土地约束问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土地减少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到现在,养殖用地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农田已经不准用于养殖,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土地资源本来就十分紧张,想发展规模养羊,土地制约的因素越来越明显,如果建设万只以上规模的的羊场,当地政府还是有办法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 变化6:环境保护上-从不是问题转向有些问题 羊排尿少,不形成污水。羊粪为干燥球状,不需要冲刷清理。养羊可以利用秸秆,变废为宝,为减少秸秆焚烧做出巨大贡献,可以种养结合,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有机循环。个别人端起饭碗,追求绿色、有机,但忘记了没有养殖业,绿色、有机就是飘在空中的云。个别地区执行偏差,打压养羊业,把不是问题制造成为问题。当然,问题是偶然现象,局部问题,不具备普遍性。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