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明在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脱贫攻坚媒体见面会上接受采访。 在福建北部山区的光泽县,中坊村已经成为那里摆脱贫困的“明星村”。然而,5年前,它还是光泽这个福建省定贫困县里最贫困的乡村。 对此蜕变,光泽县鸾凤乡副乡长何坤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没有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圣农”)用心、用情、用力的付出,中坊村不可能在2018年初就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圣农”是总部设于光泽县的一家中国著名白羽肉鸡生产食品加工企业,白羽肉鸡出栏量居全球第五、亚洲第一、中国第一。30多年来,这家民企深耕闽北,专注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2015年11月,经过多次调研后,“圣农”实施“输血为基、造血为本”的一揽子产业、就业、慈善、文化扶贫措施,帮扶中坊村。在何坤看来,仅仅两年余,中坊村迅速实现脱贫,靠的就是精准施策。 两年多来,“圣农”在中坊村建设5个宰杀厂、6个食品厂和恒冰物流公司等配套生产实体,既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又增加了村民收入;还优先为村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吸纳70%的村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带动20%的村民通过发展服务业增收致富,让村民在家门口顺利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们有能力先帮助光泽当地所有村先脱贫。”有着“亚洲鸡王”之誉的“圣农”董事长傅光明说。 针对不少乡村的“村民富、集体穷”现象,“圣农”送“扶贫工厂”下乡,让产业链嵌入村集体。 2018年以前,“圣农”产出的副产品鸡肠子全部供应内部车间自用。随着适合做火锅料的鸡肠子畅销市场,“圣农”抓住时机,在中坊村投资1100万元新建“扶贫工厂”——鸡肠子加工厂,使中坊村每年村财增加收入80万元。 “圣农”还创建“飞地经济”模式,提供启动资金协助光泽的十里铺、上屯等乡村创办物流企业,让这些“空壳村”得以重生。 作为闽北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傅光明的扶贫路从光泽县起步,向南平市的浦城县和政和县、江西省的资溪县、甘肃省的镇原县等多地延伸。 “在‘圣农’,我觉得很幸福,工资及时发放,福利也好。”50岁的张玉周是浦城县盘亭乡人,通过培训成为“圣农”的一名肉鸡饲养员。因工作出色,他在一年多时间里连升三级,当上了肉鸡饲养场的场长,“是‘圣农’给了我展示能力的舞台。” 张玉周只是“圣农”带动农户就业扶贫举措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2.5万名员工中,来自其帮扶的5个县的农民工占70%以上。 “企业做大了,企业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大了。”每每有人劝说把总部迁移到大城市时,傅光明总是当即给予否决,“光泽县县域经济太弱了,需要更多的大企业来带动和支撑。光泽县域经济没有发展,光泽县农民没有脱贫,我睡不着,吃不香。”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光泽县城市建设滞后,城区面积仅仅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仅仅4万多人。“圣农”投资30亿元,在光泽县城郊区建设圣农小镇,加快城市建设,拉动经济发展。 “贫困村民从深山老林搬迁出来,安排到圣农小镇居住,安排到“圣农”务工,就能脱贫。”傅光明说。 2018年,光泽县退出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顺利摘帽脱贫。今年,浦城县、政和县、资溪县、镇原县也将同步实现小康。 在发挥自身力量的同时,傅光明也带动引领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身精准扶贫。资料显示,在他的带动引领下,南平市有112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123个村,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其中“圣农”3.7亿元),帮扶贫困户3450人。 “人不是为钱而活着,是为希望而活着。”扶贫路上,傅光明脚步不止,“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能给很多急切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