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杨秀明 - 小 + 大
“我每天都要给猪舍进行清扫、冲洗、消毒,保持圈内卫生,这样才能避免猪生病。”3月7日清晨,湖北省利川市堰塘村二组养猪大户郭建华边清扫圈舍边说。在他身后,清扫成一堆堆的畜粪顺着管道流进了沼气池。一阵忙碌,圈舍干净卫生,“哼哼哼”的猪叫声闹成一片,毛皮透白的肥猪昂头张嘴等待着主人的饲喂。 “以前畜粪处理是一件伤脑筋的事,现在可好了,不但圈舍干净,环境卫生,而且将畜粪再利用,通过发酵生成沼气,满足燃料使用,沼液还田,变废为宝,一举多得。”郭建华对自己生态养殖的成功经验显得十分称心,“这几年通过养猪走上了致富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村里和烟草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 现年52岁的郭建华,是个勤快人,有过种植、经商、办厂的人生经历,但因山区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的客观因素,一年下来积攒少、开支大,只能维持简单的生计。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无意间接触到生猪养殖,思维敏锐的他立马意识到生猪养殖的广阔前景和庞大的市场潜力,于是便萌生了放弃经营10年的砖厂改行养猪的想法,立志在家乡的土地上依靠“猪”产业,“拱”出致富路。 夫妻二人商量权衡后,说干就干。立马修建了100多平方米的圈舍,并前往江苏宿迁购买良种猪50头,自繁自育,当年就增加到200头。尝到甜头的他,兴趣越发浓厚,扩大规模的养殖计划在他心中已经形成。 “养猪得讲究技术,刚开始没有经验,特别是在猪生病的时候,急得直跺脚,生怕出现失误。”郭建华道出当初的苦衷。刚开始对养猪一无所知,摸着石头过河,既面临如何给猪打疫苗、治病等医疗问题,也面临着饲料怎样搭配的专业难题。 要想扩大规模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于是他购买了大量的养猪书籍学习,同时向临近村的专业兽医请教,将书中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边做边学边积累,两年下来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021年他扩大规模,重新修建了圈舍,购买了饲料粉碎机,还注册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并在村里支持下修建了水池,安装了水管,养殖生猪达500余头,远销重庆,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 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畜粪处理缺乏硬件设施的难题又摆在面前,原建的传统式化粪池由于结构简单、效果低,不能满足需求,粪便外溢现象突出,不但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影响了生态。 “外流的粪便臭熏熏的,夏天蚊虫蚂蚁成堆,让人难受。因此,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生态养殖理念。”郭建华回忆当时的迫切想法。2022年底,在村里和烟草驻村工作队协调下,得到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大力支持,由国家补助和自己出资一部分,按照科学设计,修建了100立方米沼气池,并安装了沼气入户管道,走上了“畜粪入池﹢科学发酵﹢沼气供燃﹢沼液还田”的一体化生态养殖发展之路。 “现在家里的所有生活燃料都是使用沼气,每年节约燃料开支几千元。沼液还无偿提供茶农还田种茶,可满足500亩的茶园浇灌,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确保了生态效益。”郭建华介绍。 如今,郭建华养殖圈舍已扩大到1200立方米的规模,目前存栏生猪500头。从一个养猪“盲汉”变成了养猪“能手”,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生态养殖的蜕变。“养猪不但自己致富,也带动附近村民增收。去年出栏600头,销售近100万元,支付人员劳务费近30万元。今年在计划养殖1000头的同时,还要帮助附近村民养猪,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养殖难题,树立生态养殖理念,让大家一起走上生态养殖的致富路,这就是我的愿望。”郭建华信心满满。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