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业篇

黄仁录:蛋鸡生产方式和养殖新模式的探讨

日期:01-11 作者:黄仁录- 小 + 大

    (五)自由市场销售、入市门槛低、不能有效监督产品质量:小农生产,自主销售,品管缺失,不分良莠。
    (六)消费形式单一、深加工进展缓慢:传统消费,粗蛋为主。常温保存,鲜蛋不鲜。
    (七)小规模生产模式下生产水平低下:饲料转化率低,单产水平低,生产效率低,死淘率高,导致经济效益差。 

项目   国内 养鸡发达国家 
 饲料转化率 2.5∶1~3.0∶1  2.2~2.3∶1
单产水平(千克/只•年) 15 18
死淘率(%)   20~30  10
生产效率    低 
经济效益 

                                                                                                                                     
      三、生产方式转变
    (一)肉奶产业生产方式转变启示
    1. 奶牛业发展历程
    (1)农户饲养,鲜奶销售:
    饲养方式:为一家一户饲养奶牛,饲养规模小,生产水平不高。
    消费方式:为鲜奶销售,牛奶质量,卫生无保障。
    (2)规模饲养,多元产品:
    产品:鲜奶转向巴氏消毒奶、奶粉、液态奶。鲜奶转向袋装奶,消毒处理,建立奶厅统一挤奶。卫生、质量得到保障。
    产品转变促使饲养方式转变:一家一户的饲养不适应要求,小区养殖,集中规模化养殖。
    2. 生猪业发展历程借鉴
    (1)猪是摇钱树,粪是地里金:农户饲养,连茅圈,自产自销,周期长,品质次。
    (2)集约饲养,定点屠宰,质检上市:生猪定点屠宰,猪肉检疫合格后销售,保证了肉品的质量。
    饲养方式转变:农户圈养→集约化养殖。
    3. 肉鸡业发展历程借鉴
    (1)庭院养鸡,自由发展:分户散养,蛋鸡公雏,饲喂随意,生长缓慢。整鸡消费(烧鸡、扒鸡等),传统加工。
    (2)肉鸡产业一体化:产品销售以分割鸡,深加工为主。专用品种,集约生产,深度加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
    奶牛、生猪、肉鸡产业化发展历程启示:产品深加工是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的关键环节。
    (二)技术环节的转变
    1. 数量控制:
    (1)总量控制: 通过养殖场地认证,控制数量的增长,将年增长率控制在2%左右。进行蛋鸡生产资源调查,制定县域蛋鸡发展规划。
    影响因素: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维持生态平衡;人口增长速度;产品深加工能力;消费习惯。
    (2)单个鸡场的养殖规模:根据从业人员管理水平、疫病防控能力,确定单个鸡场的适宜存栏量。
    2. 调整结构:
    (1)种鸡与商品鸡场数量结构:
    祖代父母代场供种能力在28亿左右。
    存栏量12~15亿只,供种能力大了。
    应该减少祖代和父母代的存栏量。
    (2)优种鸡比例:(高产,适应性,品质)
    进口比例在80%以上,国产的(京红、京粉、农大3号等)仅占20%。
    加快国有鸡种育种工作。
    (3)压缩分户散养比例,增加适度规模鸡场。
    通过场地认证,限制小鸡场的数量,扶持规模在1~2万只的鸡场。
    3. 科学布局
    (1)符合区域整体防疫间隔要求原则;
    (2)饲料厂、蛋鸡场、蛋品销售市场、鸡粪加工厂运输距离最优原则;
    (3)合理分区设计节能环保、夏防暑、冬保温的新型鸡舍;
    (4)“多点式”生产工艺:充分利用天然防疫屏障,山区,丘陵,废弃地。
    (5)产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种鸡、孵化、育雏、育成、产蛋鸡数量、蛋品加工各环节协调一致。

上一篇:未来中国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中国蛋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