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中国养殖业的危与机

时间:2025-04-18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与此同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碳中和目标成为中国养殖业发展重要指引,低碳养殖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沼气发电、粪污制肥等技术在养殖场广泛应用。许多大型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将畜禽粪污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供暖。据统计,一个年出栏 10 万头生猪的养殖场,通过沼气发电,每年可产生电能 50 万千瓦时,不仅满足养殖场自身用电需求,还能将多余电能并网销售。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制成有机肥,用于周边农田施肥。这些有机肥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采用这种低碳养殖技术,养殖场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三)全球布局:跨越关税壁垒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养殖企业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通过海外投资搭建新发展桥梁,成功规避关税壁垒,将中国先进智能化养殖模式推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以东南亚地区为例,这里人口众多,对肉类等农产品需求旺盛,且地理位置靠近中国,交通便利,成为中国养殖企业海外投资热门目的地。一些企业在东南亚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当地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在建设养殖基地过程中,企业将国内成熟智能化养殖模式复制到海外。引入先进物联网设备,实现对养殖环境实时监控和精准调控;采用自动化饲料投喂系统,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这些智能化养殖模式应用使养殖效率大幅提高,生产出的猪肉品质优良,在当地市场竞争力强。

除生猪养殖外,中国养殖企业在禽类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也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在非洲,一些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化养鸡场,为当地提供大量优质禽肉产品,满足当地居民消费需求。在南美洲,中国企业与当地合作开展水产养殖项目,利用当地丰富水资源,养殖虾、鱼等水产品,不仅拓展国际市场,还促进当地渔业发展。通过这些海外投资项目,中国养殖企业实现全球布局,在国际市场积累丰富经验,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合作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养殖业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风险警钟:短期挑战与长期规划

(一)短期阴霾:成本与出口压力

在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行业动荡中,短期风险对中国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饲料价格剧烈波动严重威胁企业生存与发展。由于关税导致大豆价格上涨,豆粕成本大幅增加,带动整个饲料价格飙升。据统计,过去一年里,饲料价格涨幅超过 20%,这对利润微薄的养殖企业来说雪上加霜。一些小型养殖企业因缺乏足够资金储备和成本转嫁能力,在饲料价格上涨冲击下,面临严重亏损困境。

出口受阻也给中国养殖业带来巨大冲击。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养殖业产品在美市场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订单流失严重。以加工肉类企业为例,许多原本与美国客户有长期合作的企业,订单量骤减 70% 以上。这些企业不得不面临生产线闲置、员工失业困境。且出口受阻导致产能过剩,大量养殖产品积压,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使企业亏损局面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关键。一些企业通过优化采购渠道,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稳定合同,降低饲料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开支。在风险管理方面,企业关注市场动态,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锁定价格风险,降低市场波动损失。

(二)长期指南:智能化、联盟与政策跟踪

面对长期行业变革与挑战,中国养殖业者需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投资智能化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关键。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化养殖设备在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养殖动物健康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已率先投入大量资金引进智能化养殖设备。例如,安装智能化饲料投喂系统,根据养殖动物生长阶段和需求精确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饲料浪费,提高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和质量。引入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环境设备,为养殖动物创造舒适、稳定生长环境。这些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与合作社或企业联盟是养殖业者增强议价能力重要途径。通过合作,养殖业者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在一些地区,养殖户自发成立养殖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销售产品,通过规模化采购和销售降低成本,提高价格话语权。企业联盟可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例如,养殖企业与饲料企业、屠宰企业、加工企业等组成联盟,共同制定生产计划、分享市场信息,实现产业链高效运作。面对市场波动时,联盟成员可相互支持,共同抵御风险。

上一篇:中美贸易战关税加征,中国畜牧业如何破局?

下一篇:关税变动下养殖行业的发展态势探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