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动物疫病净化场与无疫小区创建工作现状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5-01-17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走进养殖场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同样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养殖场通常涵盖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环保区等多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应依据防疫要求和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在非洲猪瘟防控的特殊背景下,猪场的隔离区与生产区之间,需保持至少500米的安全距离,以防止疫病在不同区域间的传播。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相关技术规范也明确规定,生产区应位于上风向,以避免其他功能区产生的污染物和病原体对生产区造成污染,其他功能区则布局在下风向,且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的距离应超过50米,或通过物理屏障进行有效隔离 。现实中,部分企业在规划设计之初,未能充分考虑到风向、地势等因素,将生产区随意布置在其他功能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使得生产区极易受到污染。一些老旧猪场由于场地限制,难以满足防控非洲猪瘟对隔离区与生产区距离的严格要求,即便一些新建猪场,也可能因场区地理地势的复杂性,无法完全达到这一标准,从而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在无疫小区的范畴内,生产单元之间的空间布局同样不容忽视。一些企业为追求交通的便利性,在布局生产单元时过于随意,导致生产单元之间的布局缺乏科学性。在秦巴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主要城镇大多沿交通主干道分布,且缺乏有效的绕行路线。若生产单元之间过于分散,在进行物资运输、人员往来等生产活动时,就难以避开物流人流密集的城镇区域,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物流车辆和人员在频繁穿梭过程中,可能会携带病原体,一旦进入无疫小区,便可能引发疫病的传播,给整个小区的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二)生物安全管理之失
  生物安全管理,犹如守护动物健康的坚固盾牌,一旦出现漏洞,后果不堪设想。
  部分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内容残缺不全,无法全面覆盖生物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体系,涵盖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疫病风险评估、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标准操作程序等多个方面。在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中,企业需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为每个生产单元配备专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员,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岗位培训,确保其具备扎实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配备经验丰富的执业兽医师,为动物健康提供专业保障。疫病风险评估则要求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养殖场的周围环境、空间布局、设施设备、防疫措施、人员管理、投入品使用、运输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疫病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分析风险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意见。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需依据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结合危害分析的关键点控制原则进行制定,确保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中,可能缺失其中的某些关键内容,或者生物安全计划和措施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有效反映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这就如同在战场上手持一把漏洞百出的盾牌,无法有效抵御疫病的侵袭,极易导致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生物安全管理的成效。企业每年至少应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部分企业在评估疫病风险时,对风险因素的认识不足,考虑不够全面,未能充分识别潜在的风险隐患,从而形成风险评估漏洞。一些企业可能忽视了周边养殖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对自身的影响,或者对新引进动物的健康状况评估不严格。风险评估专家组的专业水平和意见一致性也至关重要。若专家组对疫病风险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在评估过程中就难以达成共识,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不同专家对同一种疫病的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这会影响最终的评估结论。在制定生物安全计划时,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原则进行处理,对疫病传播风险的分析过于粗糙,就会导致生物安全计划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无法有效指导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三)疫病监测之误
  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疫病隐患、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关键手段,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出现各种偏差。

上一篇:动物疫病净化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创建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