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饲料营养 > 文章

发酵杂粕替代豆粕大有潜力可挖

时间:2025-01-13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廖云琼 - 小 + 大

杂粕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可替代豆粕,但其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杂粕经微生物发酵后,能提高其营养价值,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促进动物的消化吸收,提高其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发酵杂粕的营养价值、发酵工艺及其在猪、禽、牛、羊等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

豆粕是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豆粕需依赖进口才能满足生产需求,受国际市场影响,豆粕价格波动剧烈,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为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稳固蛋白质饲料原料供应,需要大力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提效减量、开源替代”的任务部署,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以解决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目前,用于替代豆粕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主要有杂粕类,包括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芝麻粕、葵花粕、亚麻仁粕、棕榈粕等,但杂粕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如菜籽粕含硫葡萄糖甙,棉籽粕含游离棉酚、单宁、植酸等;部分杂粕因水分含量过高、仓储环境高温高湿、原料已被霉菌感染等,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易感染霉菌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素等;同时杂粕还存在氨基酸不平衡等问题,限制了杂粕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为提高杂粕的利用率及安全性,需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较好的生物处理方法,能提高杂粕营养价值及饲用安全性。本文将从发酵杂粕的营养价值、发酵工艺及在猪、禽、牛羊等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予以综述,旨在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深入实施提供参考。

发酵杂粕的营养价值

杂粕是各种油料作物提取油脂之后的副产物,其营养成分含量因杂粕类型、产地、预处理工艺及干物质水平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据测定,菜籽粕、棉籽粕、芝麻粕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0.99% ~40.71%、34.8% ~46.4%、45.36%,均接近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中国饲料数据库(31版)显示花生粕粗蛋白为47.8%,略高于豆粕的含量;葵花粕和亚麻仁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为36.5%和34.8%,约为豆粕蛋白含量的80%,可见杂粕是一类蛋白含量较接近于豆粕的原料。杂粕经微生物发酵后,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粗蛋白质含量(菜籽粕提高了1.90%~26.6%,棉籽粕提高了8.83%~31.94%,芝麻粕提高了6.64%,棕榈粕提高了23.40%);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大多呈降低趋势;粗脂肪、钙、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杂粕经微生物发酵后均能改善其营养价值,进而提高利用率。

研究发现,利用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棉籽粕、椰子粕、麸皮和DDGS混合发酵,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0.51%;利用米曲霉、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棉籽粕和菜籽粕混合发酵后,粗蛋白质含量也得到了提高,且改善了氨基酸含量,说明将多种杂粕搭配发酵后,利用杂粕营养成分的互补性,可有效改善饲料品质。此外,杂粕发酵后,还会产生植酸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生物活性等物质,进一步提高了杂粕的消化利用率。

综上可知,杂粕经发酵后,粗蛋白质含量提高,饲用价值改善,是一类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可作为豆粕替代原料饲喂动物。

杂粕的发酵工艺及安全性分析

杂粕因自身含有抗营养因子及仓储不当感染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还会引起饲料变质和动物中毒,降低动物的生长速度与健康水平。研究表明,借助微生物发酵和酶解工艺能降低杂粕中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改善杂粕品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代谢或分泌的酶能破坏霉菌毒素分子中的毒性基团,生成无毒或低毒的产物,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酵母菌属等细菌和真菌均被证实对霉菌毒素具有降解能力。张亨研究发现,真菌漆酶CcLac9和植物腈水解酶BnNIT2对芥子酸、棉酚和硫代葡糖苷有良好转化和降解效果;张琛等研究发现,1株可清除棉酚的戊糖片球菌,可减少游离棉酚含量87.15%,结合棉酚22.83%;吴慧昊等研究鉴定出1株东洋芽孢杆菌,游离棉酚脱除率可达81.30%。

上一篇:非常规饲料的开发与高效利用

下一篇:鸡饲料的简易配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