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趋势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4-08-15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赵翠松 - 小 + 大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主要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所引发的以腹泻、呕吐、食欲下降、脱水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各年龄段和不同品种间的猪群均为易感动物,其中对14日龄内的仔猪危害最严重。该病成因较为复杂,一旦发病,在养殖中控制难度较大,若控制不当,易造成养殖区内生猪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有调查显示,育肥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脱水、消瘦或代谢性酸中毒,周龄内的仔猪感染该病后死亡率甚至可达100%。当前对于该病的预防多以疫苗为主,然而随着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致使免疫效果越来越不理想。本文对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趋势以及预防方式做出介绍,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借鉴。

1、发病病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对大多数养殖场而言,PED的发生主要源于自身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处于发病状态的病猪和刚恢复健康的猪是传播该病的主要源头,它们以直接接触或间接的方式如通过粪污、水、料、生活用具、围栏以及运输工具等经由粪口向健康猪传播该病。PEDV的病原学显示,该病毒虽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力,但其对环境的耐受性很低。自然光中的紫外线就足以灭活该毒,养殖中常见的消毒剂更是可以轻易杀死该毒株。因此,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对圈舍、运输工具等执行严格的养殖消毒能够很好地降低该病的传播和发生。

其次,转群、气温的骤然升降、换料、采血等的发生,会造成猪机体抵抗力的下降,从而大大增加患病概率,对此饲养上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管理应对。

另外,该病在不同年龄组中表现出不同的易感性,日龄很小的猪由于免疫发育不完善、机体抵抗力弱,最容易受到该病的侵袭。研究显示,乳汁是向仔猪垂直传播该病的一大途径。由于母猪可长达200 d携带病毒,再加上很多养殖场经常引进外来母猪,这导致了仔猪感染PED概率的增加。对于该现象,养殖上必须予以重视。

1.2 PEDV毒株的变异

PEDV感染是导致猪患病的直接原因,自该病毒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报道以来,就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各大养殖场。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使得该病毒的毒力增大,从而造成了PED患病的增加。

2、临床特征

由于仔猪与成年猪易感程度不一,其症状程度、轻重也有区别。对仔猪来说,PED的潜伏期大概在15~30 h。不足7日龄的仔猪感染后症状最为严重,不但出现剧烈的腹泻,排出类似油状、夹杂血的黄白色水样粪便,而且出现体温升高、呕吐、食欲废绝、无法正常吮吸乳汁的现象。该日龄的患猪死亡率可达100%。病理学解剖能够发现其肠系膜淋巴结和肾脏有程度不同的出血,肠道肿胀且充满黄色水样物质,其肠壁变薄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半透明状、肠绒毛萎缩且绒毛上皮细胞脱落。半月龄以上的仔猪症状要相对轻一些,在及时的治疗和照料下能够逐渐痊愈。然而,大部分的痊愈仔猪由于发育受到影响而出现发育迟滞,导致养殖场的仔猪淘汰率显著升高,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对成年猪来说,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且差异较大,一般为5~8 d。患猪精神状态差、呕吐、腹泻、采食量明显降低,大多数7~10 d会恢复健康,基本不会出现死亡。

3、流行现状

PED最早报导于英国,当时主要引发了育肥猪和架子猪的急性腹泻,于仔猪阶段则很少发生。该病被记录为“流行性病毒性腹泻”。5年以后,该病又再次暴发于英国所有阶段的猪群中。1978年,该病毒被首次分离并命名为“比利时株,CV777”,但大众对该病毒仍以“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来称呼。直到1982年才正式更名为“PED”。该病毒自发现以来到二十世纪末,在欧洲并未造成大规模的暴发,多是以隐性感染的形式存在。而在同时间的亚洲,该病毒在各个猪场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感染性和蔓延趋势。其中,日本在1993年暴发的了大规模PED,很多养殖场仔猪的死亡率达到了100%;韩国在1992年暴发的PED疫情,仔猪死亡率达到50%;中国、泰国、印度、越南、菲律宾也均先后出现大规模的PEDV感染,给本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上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研究进展与防控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