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动保业篇 > 文章

甘肃省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和应对策略

时间:2023-12-04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孙秉睿 - 小 + 大

1.5.1 经济效益

甘肃省成为生猪净调出省,不仅保证了自身市场对于生猪及产品的需求外,还保障了我国猪肉的供给和稳定。据甘肃发展年鉴(2022)数据显示,2021年甘肃省猪肉产量64.10万t,产值约为120亿元。在生猪净调出的前提下,大养殖场由于养殖数量较多,成本被分担和压缩,企业经济效益获得提升。而散养户由于饲喂成本更低,每头猪净利润略高于养殖场,但同时养殖周期更长。

1.5.2 生态效益

随着生猪产业的发展,生猪养殖的生态效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雨污分流技术、沼气发酵技术、粪污处理技术等粪污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技术也获得发展,大的养殖场基本配备了相关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沼气发酵法是生产中最常用的粪污处理方法,通过沼气发酵不仅能处理掉养殖所产生的粪污,还能使用沼气作为照明的燃料,沼液作为肥料可用来还田。生猪养殖散户主要还是采用较为原始的自然晾干再还田的方法处理粪污,能够达到种养结合的养殖效果。

1.5.3 社会效益

生猪产业的发展给甘肃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大企业的入驻还能带来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技术、高效的生产设备、科学的生产制度和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就业率和居民收入,还可以增加地区的税收,有助于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甘肃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虽然甘肃在生猪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多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资金、技术和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生猪产业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生猪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饲养管理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着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防疫环保存在风险

在多种生猪养殖组织方式中,小养殖户和散户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知识和技术支持,养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或建设不科学、不合理,对于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和粪污处理通道等没有明显区分,对于消毒室、粪污处理区等配备不健全,缺少消毒设施设备或者程序过于简单,缺乏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另外,过于简单和落后基础圈舍也会导致猪舍温度、湿度不适,完全依赖自然变化,加上空气流通不畅、卫生清理不及时猪舍环境较差,这些都会使猪舍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滋生病原微生物,从而影响生猪健康,增加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2.2 生猪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低

小规模养殖目前仍是甘肃省生猪产业的主要养殖模式,小规模养殖本身存在的资金、技术等限制致使养殖场缺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设施设备和人力物力,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加大了疫情防控风险和环保压力。

2.3 生猪养殖饲养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

专业化饲养管理人员缺乏也是甘肃省生猪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大部分生猪养殖生产工作脏、臭、累,同时生猪养殖工作待遇较低,所以很难吸引到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养殖专业学生,只能雇佣附近缺乏专业知识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简单的饲养和消毒防疫操作,因此往往存在着猪只营养缺乏、容易感染疾病、猪场防疫制度落实难度大、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问题。

2.4 生猪散户养殖占比较大,环保压力大

当前,生猪散户养殖在甘肃省生猪养殖中比重较大,而散户受到经营发展理念受限、养殖投入较低、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程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其对兽药、剩料和粪污等处理简单,不仅会影响生猪健康,增加猪只患病的风险,还易造成周围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影响养殖场周围生态安全和平衡。

甘肃省生猪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甘肃省生猪产业存在或面临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贯彻和落实“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态化、品牌化”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的合作,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产品创造品牌,提高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生猪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不断向现代化转型升级。

上一篇:为什么说宠物行业的尽头是玛氏?

下一篇:如何抢占宠物经济“新赛道”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