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人兽共患病,犬只免疫是控制人狂犬病流行的最有效手段。北京市于2014年10月颁布了《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规定对全市犬只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具有流程长、时空范围广、影响因素多、不良后果危害大等特点,因而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 北京市通过系统收集犬只强免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资料,回顾分析犬只狂犬病免疫相关历史数据与风险事件的基础上,对犬只强免工作管理体系的违规行为、影响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及外部环境风险进行风险识别,综合运用德尔菲法、风险矩阵法对风险识别得出的风险和风险控制点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风险和风险控制点的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一是加强对犬只强免工作的监督执法,确保犬只狂犬病强制免疫的免疫数量和质量;二是加强对犬只强免工作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免疫工作的效率,保证免疫实施的整体完成质量;三是强化宣传,提高犬只狂犬病强制免疫意识,正确引导犬主积极主动配合犬只强免工作;四是建立长效的犬只强免工作保障体系,落实奖惩措施,促进工作质量的稳步提高;五是加强部门间密切配合,联合防控,建立部门间沟通机制,稳步推进犬只强免工作的全面开展。 通过风险评估,得出北京市犬只强免工作的相关风险控制点。通过对相关风险控制点,特别是对高等级关键风险控制点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加强监督执法、强化人员技术培训等五项风险控制对策,比较有针对性地降低和控制“应免疫犬只未实施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结果不合格”等风险的发生,有助于提升犬只强免工作的风险管理水平,为科学合理地开展犬只强免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对北京市犬只强免工作的风险管理,提高了相关责任部门在犬只强免工作上的风险意识,促使各类行政管理主体从综合角度看待工作风险,对有效地管理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犬只强免工作受诸多因素影响,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物防疫部门还需要根据犬只强免工作实际变化和风险控制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风险的动态变化随时开展严密监测和更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风险控制策略。此外,还需要建立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风险沟通机制,从而提高风险防范阶段的工作效率,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各司其职、互相扶助。 风险管理的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国内,目前在国内许多领域和部门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与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在动物防疫工作上的风险管理研究,更多的是在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入上,如建立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模型,但在动物防疫部门行政管理工作上风险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总体来说,在动物防疫的风险管理研究和运用相对滞后,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风险管理建设,以保障动物防疫工作风险管理体系健康有序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