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不同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不同病型大肠杆菌病的总称。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 养鸭的数量多、密度大, 再加上环境污染的严重, 大肠杆菌已成为危害养鸭业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目前, 凡数量多、密度大、管养水平较低、水域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养鸭场, 均有本病的存在和发生。 大肠杆菌病常与鸭瘟、鸭流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巴氏杆菌病等并发和继发感染, 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是鸭只肠道正常寄居的常在菌之一, 其中有一些血清型属致病性菌株。 在正常情况下, 大多数菌株是非致病性的共栖菌, 当鸭机体衰弱, 消化系统的正常机能受到破坏, 肠内微生物区系失调, 机体的防御能力降低时, 肠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就有可能进入肠壁血管, 随着血液循环侵入内脏器官, 造成内源性感染的菌血症。 最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 但也可以通过消化道、蛋壳穿透、交配等感染。 最主要的传染来源是病鸭和带菌鸭。 当种蛋产出后受到粪便等污物污染时, 蛋壳表面的大肠杆菌很容易穿透蛋壳而进入蛋内, 这种蛋在孵化后期, 有可能引起胚胎发育不良或造成死亡, 或使刚出壳的雏鸭发生本病。 患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的母鸭, 大肠杆菌可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进入蛋内而造成垂直传播。 患病的公鸭与母鸭交配时也可以传播本病。 本病的传播还与下列因素有关:如饲料发霉、日粮中营养成分不全、 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而造成雏鸭发育不良;饲料和饮水被污染, 特别是水源被严重污染而引发本病最为常见; 鸭群饲养密度过大、鸭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时, 带有本病原菌的尘埃易通过呼吸道传染。 各种品种、各种年龄的鸭群均可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病, 但以雏鸭最易感染。 据报道, 雏番鸭发病日龄多在7~10 日龄, 发病率为10%~15%, 死亡率20%~60%; 产蛋鸭群感染本病, 产蛋率由85%~88%下降至55%~60%, 种蛋孵化率由80%左右降至30%~50%, 同时有部分公鸭出现阴茎肿胀发红, “脱鞭”不收, 个别甚至局部溃烂。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冬季寒冷和气温多变季节多发, 与应激因素关系密切。 2 防治策略 2.1 预防 2.1.1 搞好卫生工作 保证清洁的饮水, 加强饮水的卫生监测, 定期在饮水中加入含氯量0.125%的次氯酸钠溶液;保持运动场干燥和游泳池中的水定期更换, 这对于规模化养鸭场较易做到, 但对于利用水塘、河沟、鱼塘养鸭户难以做到, 所以保持鸭舍的干净和卫生、保持垫草干燥 ( 尤其在雨季) 、 避免场区杂草丛生、 定期灭鼠显得十分重要。 2.1.2 搞好消毒工作 鸭场的消毒工作, 必须持之以恒。消毒药的浓度要合适, 消毒要彻底, 特别是阴雨之后, 更要彻底消毒, 选择几种靠得住、信得过的消毒药交替使用。 进雏鸭前, 育雏室要彻底消毒。 消毒程序是冲洗→喷雾→熏蒸→再喷雾。 喷雾可用0.5%的烧碱或0.5%的过氧乙酸。 熏蒸消毒时, 每立方米空间用12.5g高锰酸钾和25ml福尔马林。 消毒后7d再进雏。 育雏期间, 用0.5%的过氧乙酸每天带鸭消毒一次。 育成和产蛋期, 每天早上对鸭舍内外消毒一次, 烧碱与过氧乙酸每周轮流使用, 浓度均为0.5%。 铺垫料时, 在新旧垫料上各消毒一次, 待消毒10min后, 方可让鸭进入室内。 种鸭转群时, 对转群路线进行消毒; 转群之后, 对原鸭舍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7d后再进种鸭。 种蛋入孵前, 每立方米空间用12.5g高锰酸钾和25ml福尔马林对种蛋进行熏蒸消毒。 凉蛋期间, 结合喷水可用含氯量0.125%的次氯酸钠溶液喷雾消毒2~3 次。 蛋库定期消毒, 防止细菌感染。 孵化机、出雏机、雏鸭存放处及所有用具, 每批消毒一次。 严禁外来人员接触鸭群, 本场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2.1.3 搞好种蛋管理工作 管理好种蛋, 对控制大肠杆菌病的垂直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及时捡蛋, 种蛋在垫料上的停留时间不超过30min。种蛋一旦被粪便或其它污染物所污染, 若时间不长, 可用消毒液浸湿的毛巾擦干净, 再浸入0.0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min, 不用擦干, 而是任其自然晾干放入贮蛋室;倘若严重、时间长, 特别是被雨水或其它来源的水喷湿的蛋, 不能作孵化用, 应及时淘汰。 蛋库要求温度保持在8~12℃, 经常消毒, 种蛋存放时间不能超过7d。 |
上一篇:鸡腺胃炎的病因及防控
下一篇:家禽肝病的流行与防控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