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杨汉春:我国非洲猪瘟防控之现实与策略

时间:2022-05-25    点击: 次    来源:河北畜牧网    作者:董瑾泽 - 小 + 大

自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对中国的生猪产业产生了长远而深度的影响。作为一种新传入中国的动物传染病,经过各方努力,我们对病毒有了科学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防控经验。但未来非洲猪瘟防控任务依然严峻。近期,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就针对当前非洲猪瘟的最新防控形势做了精彩分析。

一、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现实

2018年,从辽宁沈阳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至今已经有近四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后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非洲猪瘟能引起猪只较高的死亡率,是猪的致死性疾病。非洲猪瘟防控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1、非洲猪瘟疫情流行趋势趋缓,但并未消停

首先非瘟疫情流行是趋缓的。非洲猪瘟入侵以后2018年—2019年,我们国家生猪存栏急剧下降,猪只减少,一些养猪密度比较高的地区,养殖规模和数量都大大减少。很多养殖企业生物安全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高,加上生物安全防控级别的提升,很多养殖企业都致力于生物安全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对非洲猪瘟疫情以及生产中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与监测力度加大。这些积极的变化在非洲猪瘟的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养殖企业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有效的控制了非洲猪瘟的流行,所以面临的第一个现实是疫情流行是趋缓的。

没有消停。非洲猪瘟依然在我们的环境中存在,尤其是环境污染,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非洲猪瘟病毒在一些猪场依然存在,污染源依然没有彻底消除。所以非洲猪瘟病毒依然在传播。

2、非洲猪瘟流行呈常态化

主要基于非瘟病毒污染面比较大,传染源与污染源多样,且传染源与污染源不是绝对分开的,所以很多污染源也是传染源;再加上生猪调运造成疫情传播,特别是2019、2020年发生的很多非瘟疫情都和生猪调运有关;养殖地区环境污染是防控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南方地区雨季带来的降水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疫情重现会成为常态。

我们国家的非瘟疫情基于OIE的数据,从2018年一共是105起疫情,2019年一共是62起疫情,2020年是20起疫情,去年(2021年)是15起疫情,今年(2022年)上报了1起疫情,大家看到的疫情发生是逐年下降的。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上报的疫情和实际疫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有很多隐匿性疫情。

3、非洲猪瘟病毒田间毒株的变化导致疫情复杂化

近几年出现了非洲猪瘟病毒基因2型的基因缺失毒株(变异毒株)。这个变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变异,我们不能排除非洲猪瘟在流行过程中出现的变异,还有一个变异就是人为的变异,有些田间毒株是单基因缺失毒株,有的是双基因缺失毒株。

基因1型非洲猪瘟病毒,与葡萄牙的ASFV分离毒株NH/P68、OURT88/3(分离自软蜱)是高度同源的,这两个病毒都无血吸附特性,而且低毒力,呈现慢性感染,主要表现为被感染猪出现猪皮肤坏死、关节肿大。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国家报道的基因1型毒株和这两个毒株有很强的同源性,基因1型非洲猪瘟从何而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非洲猪瘟病毒低致病性毒株的危害巨大、后患无穷——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加大

表现为临床症状不典型、猪群发病晚,要到生长育肥阶段才表现出来;还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很大影响,生长育肥猪会出现很多慢性的非洲猪瘟病例;其病毒隐蔽性很强,难于检测与监测;这些毒株感染猪以后排毒极不规律;这些毒株的传播有一定范围,而且污染面比较大,污染程度也比较高,涉及到生猪、屠宰场、养殖场及其环境、运输工具、饲料、物资、生物制品、饮水、用具、食材等,都可能受到污染;这些毒株的传播和感染也涉及到一些大型养殖企业,引发疫情,特别是2020年底到2021年上半年大批的猪被淘汰和清除。所以这个毒株给非瘟防控增加了清除难度,做精准清除则更难,有些受到污染的猪场最终只能全场清除,然后进行全场彻底清洗消毒。

4、与养殖相关的环境/场景非洲猪瘟病毒的污染

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数据方面的表现:耐受酸碱的范围较广,PH4-10条件下很稳定;血液中的病毒在室温或4℃条件下保存数月仍然具有感染力;在猪肉和内脏中,病毒可以存活3个月以上;在低温条件下,猪的尸体、组织中的病毒可以存活6个月以上乃至数年;腌制的、熏制的猪肉产品中可携带病毒。

环境污染造成疫情发生的风险很高。包括养殖场的内外环境、包括养殖的猪、土壤、水源、运输工具、人员、物资、投入品(饲料及原粮、生物制品、食材)、屠宰场方面涉及到猪肉及制品、泔水/餐厨剩余物等都会受到污染。

上一篇:上海市猪丹毒杆菌流行株耐药性分析

下一篇:浅谈口蹄疫免疫净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