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动物死亡后常见的尸体变化

时间:2022-01-1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动物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酸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和腐败,称为尸体变化。正确辩认尸体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生前的病理变化,避免造成误判。

一、尸冷

动物死亡后,由于动物体内新陈代谢的停止,产热过程休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通常在室温条件,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尸温检查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但要注意,患破伤风的动物,由于死前全身肌肉的痉挛,产热过多,可能在死后的一个短时间内,不但不低,反而增高。

二、尸僵

家畜在死亡后,肢体的肌肉收缩变硬,关节固定,整个尸体发生僵硬,称为尸僵。

尸僵一般在死后3~6小时发生,10~20小时最明显,24—48小时开始缓解。根据尸僵的发生和缓解情况,大致可以判定家畜死亡的时间。尸僵通常是从头部开始,而后向颈部、前肢、躯干和后肢发展,检查尸僵是否发生,可按下颌骨的可动性和四肢能否屈伸来判定。解僵时,尸体按原来尸僵发生的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心肌的尸僵在死后半小时左右即可发生。肌肉发达的动物尸僵较明显。死于破伤风的动物,尸僵发生快而明显;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尸僵不显著或不出现;心肌变性或心力衰竭的心肌,则尸僵可不出现或不完全。

三、尸斑

家畜死亡后,全身肌肉僵直收缩,心脏和血管也发生收缩,将心脏和动脉系统内的血液驱人到静脉系统中,并由于重力的关系,血管内的血液逐渐向尸体下垂部位发生沉降,一般反映在皮肤和内脏器官(如肺、肾等)的下部,呈青紫色的淤血区,称为坠积性淤血。尸体倒卧侧皮肤的坠积性淤血现象,称为尸斑(约死后2~4小时出现)。

初期,用指压该部位可使红色消退,并且这种暗红色的斑可随尸体位置的变动而改变。后期,由于发生溶血使该部位组织染成污红色(死后24小时左右出现),此时指压或改变尸体位置时也不会消失。家畜的皮肤厚,并有色素和覆盖被毛,尸斑不易察见。只有在剥皮后,可见卧侧的皮肤内面呈暗红色,皮下血管扩张。

要注意不要把这种病变与生前的充血、淤血相混淆。在采取病料时,如无特异性病变或特殊需要,最好不取这些部位的组织。

尸斑的强度可以反映出尸体内血液量的多少,其颜色通常是暗紫红色,时间愈长染色愈深。冷藏在冰箱内的尸斑呈绛红色,系低温下消耗氧少,血液内还留存较多氧合血红蛋白的结果。在某些中毒病例,尸斑的颜色可以作为推测死因的参考,如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时尸体呈樱红色;而亚硝酸盐中毒时为灰褐色;硝基苯中毒时为蓝绿色。

四、尸体自溶和腐败

尸体自溶是指体内组织受到酶(细胞溶酶体酶)的作用而引起自体消化过程,表现最明显的是胃和胰腺。当外界气温高、死亡时间较久剖检时,常见的胃肠道黏膜脱落(尤其是兔),就是一种自溶现象。

尸体腐败是指尸体组织蛋白由于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的现象。参与腐败过程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它们主要来自消化道,但也有从体外进入的。尸体腐败可表现为腹围膨大、尸绿、尸臭、内脏器官腐败等。显。

五、胆汁浸润

主要出现在胆囊附近的浆膜,呈淡黄色或淡绿色,为胆汁外渗的结果。

六、死后凝血

动物死后不久,在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液即凝固成血凝块。死亡快时,血凝块呈一致的暗紫红色。死亡较慢时,血凝块往往分为两层,上层呈黄色鸡油样,是血浆层,下层是暗红色红细胞层(鸡脂样凝血块)。死于败血症或窒息、缺氧的动物,血液凝固不良或不凝固。剖检时,要注意血凝块与生前形成的血栓相区别。

七、血红蛋白浸润

沉积在静脉内的血液,红细胞很快发生崩解,血红蛋白溶解在血浆内,并透过血管壁向周围组织浸润,因此心内膜和血管内膜以及周围组织(例如胸膜、心包膜、腹膜)均被血红蛋白染成弥漫性红色,这种现象称为血红蛋白浸润。这种变化在某些中毒、败血病和其它一些血液凝固不全而溶血又出现较早的尸体较明显。

上一篇:家禽各种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下一篇:仔猪剪牙、断尾、阉割小细节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