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0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熊远著院士主持育成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10余次引进世界名优猪种资源,主持培育的杂优"杜湖猪",80年代成为畅销港澳的名优瘦肉猪。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唯一的养猪学院士。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先后主持了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专著4部。 60年代初,他对我国特别是湖北地方猪种资源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提出了湖北省地方猪种的类型划分、分布与改良区划。70年代末80年代初参加全国猪种资源调查,任《中国猪品种志》编委;主持湖北省重点项目“湖北白猪选育研究”课题,培育出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Ⅲ、Ⅳ系),198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70年代末,针对我国供港活猪品质差,在港澳出现的市场危机,他提出了供港活猪品质改良的技改方案,被国家外经贸部和农业部采纳并实施,10余次引进世界名优瘦肉型猪种资源,规划建立了核心育种群,并组织开展种猪测定,提高了亲本品种的纯度和质量,同时规划建立了70多个供港活猪基地;80年代初主持筛选的杂优“杜湖猪”以肉质好、瘦肉率高畅销港澳,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考虑到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和猪育种向专门化发展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他提出专门化品系选育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主持培育出多个专门化父、母本品系并配套利用,其中“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系优良种猪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1系持续选育与配套利用”2001年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授予他“‘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合作主持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技术”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解决瘦肉猪育种中应激综合征和肉质变劣这一重大问题,他于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开展了氟烷测验和PHI、PO2、PGD等生化遗传标记研究及其单倍型推断鉴别猪应激敏感基因,进而建立了PCR-RFLP等快速准确检测猪氟烷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出RYR1基因多重效应的利用途径与方法,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主持培育出瘦肉猪抗应激新品系。90年代组建猪的资源家系,开展了猪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研究。构建了猪1、2、3、4、6和7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检测到39个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的QTL,定位了猪肌内脂肪、瘦肉率和日增重等多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分离了FLH3等4个与肌肉生长、肉质性状与脂肪代谢及繁殖性状有关的新基因和7个新分子标记,为开展猪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他坚持产学研相结合,1985年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武汉);先后主持建立了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校内创建了1.5万头规模的育种试验猪场,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主持的重大项目: 1.农业动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000-2005,150万 国家级; 2.优质、高效瘦肉猪专门化品系选育:湖北省重大专项,2001-2003,342万 省部级; 3.种猪优化繁育技术:农业部948项目,106万 国家级; 4.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SII系的开发与利用: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001-2003,80万 国家级; 5.动物种质资源条件平台建设:教育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4-2005,60万 省部级; 6.种猪测定中心改扩建工程:农业部项目,2004-2005,150万 省部级; 7.国家种猪测定中心建设:农业部项目,1999-2002,250万 国家级; 8.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科技部项目,2000-2002,400万 国家级; 9.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湖北省科委项目,2000-2002,800万 省部级; 10.瘦肉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国家攻关,2001-2005,185万 国家级; 11.猪肉质及其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863项目,2002-2005,225万 国家级; 12.猪肌肉生长、品质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及应用研究:863项目,2004-2005,120万 国家级。 |
下一篇:姜润深:为家禽种业育良种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