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误区解析 > 文章

猪场消毒要走出六大误区

时间:2018-11-2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猪场常用消毒方式

总结规模化猪场消毒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猪舍外主干道和需要消毒的区域喷洒火碱、福尔马林、生石灰等消毒剂。

2.在空栏内喷洒火碱水、喷洒氯、碘和复合酚类消毒剂,或是喷洒石灰乳进行“白化”消毒。

3.采用甲醛和高锰酸钾对空栏进行熏蒸消毒、气雾化消毒。

4.选择氯、碘和复合酚类等对猪群刺激较小的消毒剂还能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

5.饮水和饮水管道消毒。

6.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液喷雾、喷洒消毒。

二、猪场消毒的误区

很多养猪朋友表示已经很重视消毒工作,每月、每周定时进行消毒,但是总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表现为细菌性腹泻、猪传染性胸膜炎等疾病多发。这时候需要反思所做消毒工作是否存在误区。

1.未发生疫情可选择不消毒或随意消毒

猪群健康是致病力和抵抗力维持暂时平衡的结果,病菌仍旧存在,一旦猪群抵抗力下降,疫病就极有可能爆发。

2.消毒液能杀菌就行,能否杀病毒无所谓

细菌和病毒同样会引发重大疫病。例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而猪蓝耳病就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造成。

3.消毒药物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细菌结构的外层通常是蛋白质组成,有时消毒液浓度过高,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紧致的“保护层”,反而不利于消毒液渗透细菌内部杀死细菌。比如医院中使用的消毒酒精就是75%浓度的而不是用纯酒精,过高的浓度反而消毒效果不好。

4.消毒前清洗、清扫工作不到位

猪场常见待清洁物:粪便、饲料残渣、霉斑、猪分泌物、排出脓水、羊水和胎衣等携带的血水和油污等,清洗不彻底,就会和病原菌形成“生物膜”,对病原菌具有机械性保护作用,消毒液无法渗透,其中的蛋白质也消耗消毒液,使消毒效果降低,甚至消毒无效。

5.任何一种消毒液都可以用做消毒

猪场常见的消毒液有酚类、碱类、氧化剂类、碘类、醛类等,消毒液性质差异很大,针对的病原种类不同,针对的结构也不同。我们通过以下表格做简单归纳:

6.多种消毒液混合使用,消毒能力增强

多种消毒液混合,往往不是增强消毒能力,反而是相互抵消,削弱消毒效果。比如聚维酮碘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消毒效果,而戊二醛在碱性条件下消毒能力最强,两种消毒液混合,酸碱中和,就会降低两种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烧碱等清洗液清洗空栏后,也建议不要用酸性的消毒液进行后续的消毒。

三、如何做好猪场消毒

1.重视猪场消毒工作,培养员工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和责任意识。

2.确立详细可行消毒操作程序和消毒记录。

3.避免消毒误区,根据不同消毒区域采用有效、经济的消毒方式。

上一篇:禽病八大用药误区

下一篇:冬春季鸡舍通风换气的要点和常见误区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