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共患病(Zoonosis)也称人畜共患病、人与动物共患病。该词来自希腊文,原为“动物疾病”之意,1959年由人兽共患病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committee on zoonosis)定义为“在人和脊椎动物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该定义既包括了人与动物共患疾病,也涵盖了一些在人和动物间自然传播的生物因子感染(虽不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和生理反应)。人兽共患病不仅包括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动物源性),还包括人传染给动物的疾病(人源性)及人与动物共有或可以相互传染的一类疾病(双源性)。 人兽共患病的特征。一是跨种性,即其病原体可跨越多种动物种间障碍,引起多种动物和人感染发病。1997年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2003年SARS、2005年猪链球菌病之所以能由鸡、蝙蝠和猪传染给人,就是由于其病原具有跨越种间障碍的能力。二是宿主多,多数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如鼠疫杆菌可感染旱獭、蒙古黄鼠等214种动物;旋毛虫的哺乳动物宿主多达120余种;炭疽杆菌和狂犬病病毒则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人。三是危害大,由鼠疫杆菌所致的黑死病,曾经导致欧洲1/4人口死亡,全世界累计死亡1.5亿之多;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死的人数还多,达5000余万之多;2003年肆虐于我国和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的“非典”,虽然全世界只有8300多人感染发病,800余人死亡,但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四是难根除,由于多数人兽共患病具有多宿主性,自然疫源地多,如鼠疫、布病、狂犬病等可感染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可在自然界中长期循环存在,因而难以根除。 主要人兽共患病的现状: 1、疯牛病:由阮病毒引起的疯牛病(BSE),自1985年于英格兰首次发生以来,已传至欧洲、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至2014年,全球累计26个国家报告病例187685例。由于该病的致死率高,病原抵抗力极强,煮沸不能将其杀死,人们食用病牛产品极易被感染。该病与人的克雅氏病极为相似,称为新型克雅氏病,一旦发病将无法救治。因此,该病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极大。如英国自发生该病以来仅政府赔偿费用就已超过1.35亿英镑;美国发现BSE 6个月就损失30亿美元。英国农业部部长、德国农业部和卫生部部长因此辞职,日本农林省官员也因此受到处分。 2、尼帕脑炎:该病的病原为副粘病毒科的尼帕病毒,分类上与亨德拉病毒同为亨德拉尼帕病毒属,所致疾病以脑部炎症(脑炎)或呼吸系统疾病为特征。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也可直接人传人,果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1994年,该病在澳大利亚暴发性流行,导致14匹马出现呼吸道症状而死亡,同时造成3人感染,2人死亡。1998年,在马来西亚的猪场中,人出现了脑炎和呼吸道症状而死亡,发病和死亡者均为与猪密切接触者,病死率约40%。近几年该病仍在连续发生,已造成数百人死亡,病死率达74%。2001年已传至我国南疆邻国孟加拉。我国与孟加拉国的气候条件接近,也存在传播的媒介动物果蝠,无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西尼罗河病毒病:由西尼罗病毒引起的西尼罗河热的自然宿主为鸟类,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至马和人,引起脑炎。该病自1937年首先发现于非洲乌干达西尼罗河流域以来,以传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2012年美国共发病5387人,死亡243人。近年来我国周边的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不断发生流行。据美国CDC统计,1999—2013年全美共发病39557人,死亡1668人。我国新疆的野鸟中已检测到该病的抗体,检疫部门还从进口货柜的蚊体内检测到西尼罗病毒。 4、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病1976年首次发生于非洲刚果北部埃博拉河流域,由埃博拉丝状病毒所引起,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恐怖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患者全身出血,体内器官因病毒侵蚀而糜烂成半液态状,血从七窍喷涌,最快在24 h之内死亡,病死率可高达90%。病原体来源于灵长类、啮齿类、蝙蝠。自发生以来,已在非洲的扎伊尔、苏丹、乌干达等多个国家暴发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截至2016年3月,西非埃博拉疫情已有28616人发病,11310人死亡。值得警惕的是,原本只在非洲流行的该病,2009年已从东南亚的蝙蝠和猪体内检测到该病的病毒,到目前为止,尚无特异有效的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治疗药物,也没有批准上市的疫苗用于其暴露前后的预防,无疑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