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未完全遏止,大水、大旱、大风沙轮番袭击,使我们陷入被动应付的困境。就是说,我们还不能放手开发经济和建设生态环境。我国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这当然是一个伟大成绩,使我们扬眉吐气;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同时使用了30%的化肥,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使耕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个隐患迟早要爆发,我们必须早做准备。由于我国农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新形势,许多人以为农业问题解决了,大大松了一口气,忽视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这更增加了解决的难度。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的70%,居住着众多人口,特别是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就县来说,位于山区半山区的县约占75%,纯平原区的县占25%。就大部分省区来说,境内山区面积占到七成、八成甚至九成,不建设山区如何能实现现代化。就是说,我们将在山区搞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山区被破坏的程度和建设难度还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其实,现在的许多严重问题都出在山区,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水旱灾害、森林破坏、贫困人口等,解决的难度也很大。这些问题的形成,虽有客观原因和历史条件,但主要是由于我们主观上忽视山区。不了解或不承认山区的特点造成的,应该深刻反思并找到解决办法。山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有它的发展和运行规律,虽然它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我国南方山区是公认的全世界的一块宝地。但我们必须按山区的发展规律进行开发和建设,再不能随意掠夺了。这是一门大学问,不研究不掌握它,我们就无法在山区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没有山区的现代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全国的现代化也将是一句空话。现在谈论农业和农村问题时,很少谈到山区,在西部大开发的讨论中也很少谈到山区,这是令人百思不解的现象,在我国离开山区在哪里搞建设呢?平原就那么一点,而且已是城市、工厂林立,人口众多,早已过度开发了。而且山区不建设好,平原也不得安宁。这是大家都深切体会到了的。这种忽视山区的现象再不能继续下去。山区问题是我国的国运所系,再不能不深人研究和认真建设了。 总之,完成两大任务,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和农村,尤其在山区,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新的办法大力解决,否则,它势将拖全国的后腿,严重影响两大任务的实现。 三、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富县富民,是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关键 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产业化和实现绿色食品生产,县一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推动和组织任务,这是我国现行制度决定的,一时无法改变。我国县一级的特殊作用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而且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郡县治、天下安”,即对于社会安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的县,人民富裕,社会就很安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经济困难的县,人民也较穷,各种问题就出来了,上访人员多,县里的工作就很被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现实情况。 要发挥县的推动和组织作用,首先就要求县一级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县域经济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形态,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发展和富裕起来,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长期建设,同时实现富县、富民加生态环境建设,把上级规定的各项任务纳入规划之中,统一实施。这样的规划非常重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明确指出,农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没有一个科学规划并按之行事,谁来指挥都将是瞎指挥,只能把事情办坏。5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完全证实了这一论断。50年来,有些县这样做了,效果很好,绝大部分县没有这样做,这正是许多县经济长期上不去甚至长期贫困的根本原因所在。再不能这样混乱下去了,特别是贫困县,那里的群众还能忍耐多久呢?应该设身处地替他们想一想。 这样重大的任务为什么长期没有实行?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正是当前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原因大约有这样几条: 第一,我国虽有整体发展规划,但任务分解到各业务部门分头实施。有些业务部门掌握着强大的人财物力,并有决定分配的权力,谁不听它的就得不到资金和物资;条条分头下达任务包括资金和物资,没有一个部门把各项任务协调起来,这样就形成“九龙治水,群龙无首,条条块块各自指挥”的分割局面。县一级无权无钱,只能服从。用县里同志的话说,“谁给钱就给谁干,谁抓得紧就给谁干,有时需要干的事无法干,不需要干的却非干不可”。从上面看,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井井有条;从县的实际情况看,杂乱无章,往往与发展县域经济无关甚至相抵触。这种有计划的无计划局面长期存在,建设效率十分低下。从现在暴露出来的情况看,建设用的资金和物资大都层层分流,到农民那里就很少了,弄得什么工程都是“豆腐渣”,连扶贫款和移民款也是如此。这样的建设体制正是县域经济无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上级领导机关没有一个部门抓县级经济的综合发展工作。县级要想干,只能自己组织,难度当然很大,部门干涉力量又如此之强,想干也很难干起来,绝大部分县只能不干了。据我所知,山东省有一个群众性县域经济研究会,每年召开一二次讨论会,介绍一些县域经济建设的新经验,山东经济发展较快,县一级很活跃,与此有很大关系。我每年都应邀参加,学到很多东西。这个经验很值得重视。 第三,县级领导变动太快,过去三年一任,现在说是五年一任,实际上二三年即换,加上异地“做官”,人生地不熟,又急于创造“政绩”,只能抓短平快项目,短期行为自然就大大盛行起来。形象的说法是:第一年了解情况,第二年开始工作,第三年准备后事。这样,那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盛事,就只能理论上说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