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特养业篇 > 文章

我国特养业发展重在技术创新

时间:2013-01-2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关于科技进步。我国特种养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大多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特种养殖实用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技术应用与推广体系薄弱。增加研究与推广投入,加强研究与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实用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是解决我国特种养殖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关于发展政策。我国应强化对生产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对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扶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地进行政府干预,减缓农产品蛛网模型的价格波动效应,促进产业的稳定发展。
    特种养殖业应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国特种养殖业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经验,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快特种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特种养殖业进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蚕业和蜂业更应强调蚕业的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而鹿、毛皮动物更应强调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战略重点:区域专业化战略;适度规模化战略;高效综合利用战略;质量安全提升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战略;国内外市场拓展战略。
    到2020年,我国的桑蚕茧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柞蚕茧产量达到10万吨左右;蜂群总数稳定在900万群;鹿类动物饲养量达到150万头;毛皮动物饲养量达到1.4亿只。到2030年,我国的桑蚕茧产量稳定在70万吨,柞蚕茧产量达到12万吨左右;蜂群总数稳定在1000万群;鹿类动物饲养量达到180万头;毛皮动物饲养量达到2.1亿只。
    到2020年,我国特种养殖业初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经营;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得到推广;产品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绿色产品比例达到98%以上。到2030年,特种养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工工业比较发达,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特种养殖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步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形成华东、华南、西南三大优势桑蚕茧生产区;辽宁、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四省为主的柞蚕生产区;四川、浙江、湖北、山东、云南、山西、甘肃、黑龙江等省(市、区)为主的蜂产品主产区;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五省(区)为主的鹿类饲养区;以及东北、大连湾、山东半岛三大毛皮动物饲养区。
    在发挥蚕、蜂、鹿、毛皮主产区优势的基础上,扶持、培育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蚕桑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蜂业龙头企业20家,鹿业龙头企业50家,毛皮动物加工企业100家;建设1个国际级裘皮拍卖行(中心)和多个茧丝、蜂产品、鹿产品和毛皮交易市场;建立各类特种养殖业协会或特种养殖业合作社,构建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
    到2020年,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究团队,初步建立起良种繁育、疾病防控、质量检测、产品研发、饲养管理五大技术体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继续深入,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率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得到完善,特种养殖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0%以上。到2030年,完善良种繁育、疾病防控、质量检测、产品研发、饲养管理五大技术体系,在品种培育、疫病防控和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特种养殖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左右。

上一篇:特种养殖业形势分析和发展建议

下一篇:我国肉鸽养殖业务发展现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