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孕猪流产、种公猪睾丸炎为特征。在家畜中,除猪对本病易感外,牛和羊也易发病。人类与病畜或带菌动物及流产物接触,食用未经消毒的病畜肉、乳及乳制品,均可招致感染而发生波浪热。因此,本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病原特性】 为布氏杆菌中的猪布氏杆菌。已知猪布氏杆菌主要由4个生物型,但个型在形成上并无太大差异。它们都是细小的球杆菌或短杆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格兰氏染色呈阴性(图2-10-1)。该菌具有极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不仅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还可以通过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侵入机体。所以,牧医工作者在处理患布氏杆菌病公母猪时,应加强防护。 布氏杆菌的抵抗力比较强,在土壤、水内和皮毛上能生存较长时间,例如在布片上室温可存活5天;在干燥的土壤中可生存37天;在冷暗处及胎儿体内能保存6个月。但本菌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如3%漂白粉、10%生石灰乳、2%烧碱液、1%来苏儿等都能迅速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一般分羊型、牛型、猪型布氏杆菌,猪对猪型布氏杆菌最易感染,对羊型也可感染,对牛型一般不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氏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不定期地随病猪的乳汁、精液、脓汁,特别是从病母猪的阴道分泌物、流产胎儿和羊水中排除体外;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猪舍和用具等则是扩大在传染的主要媒介。可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及正常或破损的皮肤与黏膜感染,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也可经配种、损伤的皮肤和吸血昆虫的叮咬而感染。 本菌对未达到性成熟的猪不敏感,只对性成熟后的公、母猪敏感,特别是怀孕母猪最敏感,尤其是头胎怀孕母猪更易感染。 据报道,母猪感染后4~6个月,75%可以恢复,不再有活菌存在;公猪的恢复率在50%以下;乳猪感染时,到成猪仅2.5%带菌。这说明大部分感染猪可以自行恢复,仅少数猪成为永久性的传染源。 应强调指出:猪型布氏杆菌对人有感染性。因此,人在缺乏消毒和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接产、护理病猪,最易造成传染。其肉和内脏均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加工不当食用后可使人感染。 【临床症状】 (1)怀孕母猪流产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有的在妊娠的2~3周即流产;有的则接近妊娠期满而早产;但流产最多发生在妊娠的4~12周。病猪流产前的主要征兆是精神沉郁,发热,食欲明显减少,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从阴道常流出黏性红色分泌物。早期流产时,因母猪多将胎儿连同胎衣吃掉,故常不易被人发现。后期流产的胎衣不下的情况很少,偶见因胎儿不下而引起子宫炎或子宫内膜炎,以致下次配种不孕。如果配种后已怀孕,则第二次可正常产仔,极少见重复流产。流产后一般经过8~16天方可自愈,但排毒时间较长,需经30天以上才能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