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毒前不做机械性清除 消毒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接触到病原微生物。被消毒的场所往往存在大量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这些有机物可与消毒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消毒药物发挥作用。再者,消毒药物大量作用于有机物,严重降低了其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强度,所以,彻底地机械性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在打扫清除之前,最好先用消毒药物喷雾和喷洒,以免病原微生物扩散至相邻圈舍及环境中,造成扩散污染。 2.盲目选用带体消毒药 有的养殖场(户)在选择带体消毒药时,随心所欲,无针对性,有的任意将两种不同的消毒药混合使用,致使药效降低,甚至导致药物失效。 3.不正确配制及使用带体消毒药 一些畜禽业主在带体消毒过程中,往往不注意畜禽群体状况、消毒时间、喷雾量及方法等,有的为省事,随意增高或降低药物浓度,或将配好消毒药放置时间过长。如过氧乙酸是一种消毒作用较好、价廉、易得的常用带体消毒药。按正规包装应将30%过氧化氢及16%醋酸分开包装(称为二元包装或A、B液),用前将两者等量混合,放置10小时后即可配成0.3%~0.5%的消毒液。A、B液混合后在10天内效力不会降低,但60天后消毒力下降30%以上,存放时间愈长愈易失效。 4.盲目带体消毒 不针对常发疫病种类、畜禽种类、季节等综合因素盲目消毒。有的不考虑病原微生物对消毒药的耐药性,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从而影响消毒效果;有的在畜禽接种疫苗时也进行带体消毒,从而破坏免疫效果。 5.过分依赖带体消毒 带体消毒是对畜禽及其存在环境的全方位消毒,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其它有针对性的消毒措施,如饮水消毒、熏蒸消毒、进场消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