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21 点击: 次 来源:农业科技与信息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1、我国牦牛的发展现状: 1.1 牦牛的分布: 牦牛是中国的主要牛种之一,仅次于黄牛、水牛而居第三位。牦牛自古至今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和当家畜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全世界现有牦牛1 400多万头,大都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除中国外,与我国毗邻的蒙古、原苏联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均有少量分布[1]。 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西藏390万头,占30%,居全国第二;四川310万头,占23%,居全国第三;甘肃88万头,占7%,居全国第四;新疆17万头,占1.30%,居全国第五;云南5万头,占0.40%,居全国第六。 1.2 牦牛的习性 牦牛是一种极耐寒而不耐热的家畜,一般生活在年均温在-3~3 ℃的地区。随海拔的升高牦牛数量增加,大量集中在海拔3 000~5 000m的地区。适应年降雨量500~700mm、相对湿度50%~65%、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半湿润气候。适应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植物生长期短,其它牛种难以生存的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暖季短、严寒缺氧、牧草生长差的严酷的高寒草甸自然环境[2]。 牦牛体形防寒保暖,体躯紧凑,颈短耳小,皮厚表面积小;汗腺机能极不发达,被毛长度、细度不等且随季节变化,体侧及下部裙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胸廓大,心胸发达,气管粗短,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呼吸、脉搏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嘴巴宽大、嘴唇灵活,能啃食矮草;蹄质坚实且有软垫,善走陡坡、沼泽、雪山、激流;性情温顺,反应灵敏,建立的条件反射比较巩固,容易调教;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合群性强、食性广、耐饥渴、耐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 1.3 牦牛的品种 牦牛按生产性能分为偏肉用型、偏乳用型、肉乳兼用型、乳肉兼用型、肉毛兼用型等;按地形地貌划分为青藏高原型、横断高山型、羌塘型,此外各地都有优良的地方类群(如甘肃夏河美仁牦牛、新疆巴州牦牛、云南中甸牦牛等)。 1.3.1 青藏高原型 分布在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北草原北部、甘肃甘南州及祁连山、新疆、内蒙的牦牛产区。本区是纯牧区,为牦牛的主产区,草原开阔,河谷平缓,冷暖季明显,多内流水系,适宜放牧。牦牛体躯深长低矮,体质细致,体型较小,产乳性能好,乳脂率高,属乳肉役兼用型。 1.3.2 横断高山型 分布在西藏东部边缘、青海玉树州南部边缘、四川西北草原南部、云南西北部。这里属半农半牧区,为牦牛次产区,山高谷深,垂直气候明显,有农作物秸秆补饲牦牛。牦牛体躯深长且高,似正方形,体质结实,体格较大,产肉性能较好,产绒量较高,属肉役乳兼用型。 1.3.3 羌塘型 分布在西藏狮泉河以北的藏北高原和青海的青南、青北地区。本区是纯牧区,高原坡缓,气候干旱、少雨、寒冷。牦牛封闭纯繁,体躯深广高,呈长方形,偏向肉用牛体型,属乳肉役兼用型。 1.4 牦牛的生产性能 1.4.1 青藏高原牦牛 有野牦牛混群,体形高大,生产性能高,屠宰率52%,净肉率42%,早期生长快;4~5月产乳量最高,6月后产乳量下降,平均日产奶1.25~1.79kg,乳脂率6.37%;产粗毛0.72kg,绒毛0.71kg;阉牛驮运50~100kg,日行30km,乘骑奔跑速度快,达294m/min。 1.4.2 甘肃天祝白牦牛 为我国的珍稀牛种,毛色纯白,价值很高,畅销国内外;体形中等,屠宰率52%,净肉率38%,皮重17kg;6~9月为挤乳期,挤乳期105d,挤乳量81kg,日挤乳0.77kg,乳脂率6.82%;6月剪毛,平均裙毛量2.40kg,抓绒量0.57kg,尾毛量0.48kg,毛纤维中无髓毛占75.80%,粗毛中50.40%无髓,牛毛品质好;阉牛乘骑驮运75kg,日行35km。其它品种均各有特点,既有综合性生产性能,又有其独特的生产性能。 2、牦牛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靠天养畜状况明显 牦牛生长所处的生境,气候恶劣,植物生长季节很短,枯草期长,牧草单产低,饲草匮乏。全年放牧,仅靠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的高寒草地获取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牦牛营养需要的均衡性和牧草生长供应的季节性矛盾十分突出,冷季牦牛处于半饥饿状态,牦牛生产存在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自然循环,牦牛业处于粗放经营的生产模式。 2.2 生产性能低 牦牛属于原始品种,无专门化的经济用途,集乳肉毛皮役骑生产性能于一身,样样俱全,但都不突出。牦牛产奶量低于黑白花奶牛,产肉量低于黄牛。体小、晚熟、生产力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草地超载过牧,沙化退化严重,牦牛表现出体格变小、体重下降等退化症状。发情率低,空怀率高,繁殖性能偏低。 2.3 新技术推广迟缓 牦牛产区地处边疆,与内地交流机会少;地广人稀,人才缺少;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牦牛业投入不足。由于经济、交通的限制,使文化、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很慢,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更慢。 |
上一篇:云南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小规模奶牛饲养存在的弊端及对策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