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经贸往来密切且深入。然而,形势发生显著变化,截至目前,美国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累计加征 145% 关税,中国也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累计加征 125% 关税 ,双方经贸往来近乎停滞。这一贸易格局的重大转变,对众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养殖业便是其中之一。无论是渔业养殖的鱼塘,还是畜禽养殖的猪场、鸡舍以及草原上的牛羊牧场,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那么,这场关税风波如何作用于养殖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养殖户又该如何提前谋划、有效应对?接下来,将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一、水产品:罗非鱼的危机与水产行业的新机遇 (一)罗非鱼的困境 在水产品领域,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显著,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罗非鱼养殖大国,2023 年产量高达 182 万吨,且 2024 年预计增长至约 190 万吨 。国内罗非鱼主要以冻鱼和鱼片形式出口,美国作为罗非鱼物美价廉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罗非鱼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24 年,中国罗非鱼及鱼片总出口 47.9 万吨,其中对美国出口 12.8 万吨 。考虑成鱼到鱼片的出肉率,实际对美国出口量可能占国内产量的 10% 以上。 然而,美国关税政策使罗非鱼出口形势急转直下。当前,罗非鱼出口美国的关税达 150%,严重制约了罗非鱼出口。对美出口近乎停滞,罗非鱼市场需求直接减少 10% 以上。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供大于求局面迅速形成,价格暴跌成为必然。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罗非鱼养殖,如今成为养殖户规避的选择。据相关报道,自 4 月 9 日起,仅因关税冲击,苗场便接到大量退单,临时弃养罗非鱼的养殖户不断增加,塘头价持续下滑,短短近 10 天内累计跌幅达 0.65 元 / 斤,至 4 月 10 日整体已跌至 4 元 / 斤以下。 (二)应对策略 面对罗非鱼的危机,养殖户和加工商需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采取多种措施,以摆脱困境。 从供应端来看,养殖户需调整养殖策略。降低投苗密度是当务之急,避免在市场需求减少时过度养殖导致更大损失。同时,转养其他品种也是可行路径。从当年行情分析,有条件的养殖户可直接转养叉尾鮰、泥鳅等特种水产品。叉尾鮰肉质鲜美,生长速度较快,市场需求逐渐上升;泥鳅具有适应性强、养殖成本较低的优势。对于条件受限的养殖户,可选择转养草鱼、鲫鱼等普通水产品,或在混养中降低罗非鱼比例、提高其他鱼种比例。草鱼是我国传统的淡水养殖鱼类,市场需求稳定;鲫鱼以其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受到消费者喜爱。 在需求端,开拓新市场和培育国内高端市场至关重要。在出口方面,应重点开拓非洲、中东等地区市场。非洲和中东地区人口众多,对水产品需求较大,且随着经济发展,对优质水产品的消费能力逐渐提升。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国内高端市场也是重要举措。例如,通过科学养殖方法消除土腥味,或养殖脆肉罗非等,走高端市场路线。脆肉罗非以其独特口感,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可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三)进口带来的机遇 美国作为全球水产品消费大国,进口水产品占总供应量的 65% 以上。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关税执行后,美国国内出现通胀。目前美国暂缓对其他国家关税,并准备进行谈判,若欧盟、越南、印度、印尼、厄瓜多尔等国妥协退让,被美国免收高额关税,将大力刺激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水产品出口。 这一情况对中国水产品市场和养殖户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中美作为两个最大市场,在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水产品进口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些水产品出口国加大对美出口,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量将减少。但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养殖户带来新机遇。国内养殖户可提前布局进口量较多的品种、与进口品种存在消费替代关系的品种。尤其是对虾,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市场需求一直较大。此外,三文鱼、澳洲龙虾、巴沙鱼替代品种(生鱼 / 叉尾鮰)等,也值得关注。生鱼肉质紧实,营养丰富;叉尾鮰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巴沙鱼的市场份额。抓住这些机会养殖相关品种,未来或许可抢占进口减少让出的市场。 |
上一篇:中国养殖业的危与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