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规模养殖集团首当其冲,面临艰难抉择。相较于中型养殖场,集团虽年度出栏目标大概率延续增长态势,以巩固市场份额、满足下游需求,但当下形势逼人,养殖技术提升、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及 M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出栏肥猪头数)等关键指标优化成为当务之急,降成本悄然跃居企业战略首位,产能扩张因而受限,难有大的作为。加之当前养殖盈利滑坡,能繁母猪存栏量前期增加又使得养殖端对未来盈利预期大打折扣,双重压力之下,预计 2025 年养殖端补产能步伐将显著放缓。部分目光长远、深谙长周期盈利之道的企业,甚至可能忍痛减产,以退为进,规避市场风险。不过,市场变数犹存,若 2025 年仔猪价格坚守在成本线之上,集团企业或将转变策略,凭借自身规模与资源优势,发力销售仔猪,开辟新的盈利路径,届时母猪减产意愿也会随之动摇。综合各方面因素,2025 年生猪产能已难以延续此前的稳步缓增势头,部分时段产能下滑恐成现实,只是鉴于大型集团资金、技术、市场等深厚底蕴,减幅有望控制在相对有限的区间。 再看中小型养殖企业,在市场浪潮中宛如一叶扁舟,飘摇不定。与大型养殖集团相比,2024 年的市场洗礼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短板,经营策略被迫转型,众多企业纷纷摒弃传统的单纯依赖母猪养殖模式,转而采用减母猪、养二育(二次育肥)、养仔猪等更为灵活、多元的短线操作。站在 2025 年新起点,结合当前供需格局剖析,中型养殖场延续短线操作几成定局。一方面,二次育肥及仔猪补栏优势尽显,周期短,资金回笼快,可有效规避长时间养殖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小,相较于母猪养殖,受疫病、价格波动等冲击相对较弱;出栏时间自由,能精准捕捉市场高价窗口,实现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2024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强势回升,犹如一颗 “定时炸弹”,为 2025 年供应端埋下增量隐患,市场从业者对猪价走势普遍持悲观态度,看跌预期浓厚。在此背景下,二次育肥等短线操作无疑成为中小型养殖企业的 “避风港”,凭借较低的风险获取相对稳定的盈利。由此推断,2025 年中小型养殖企业产能大概率延续缓慢下滑态势,短线操作模式则会愈发深入人心,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 “法宝”。 四、大企业谋新局:大型养殖集团的2025战略调整 (一)出栏目标:稳中求进 大型养殖集团在 2025 年的出栏目标设定上,呈现出一种既稳健又进取的态势。以神农集团为例,其规划在 2025 年达成生猪出栏数 350 万头的目标,且这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今年完成 150 万头生猪出栏,明年计划 250 万头出栏,后年稳步迈向 350 万头出栏。这背后,是企业基于对市场份额的精准把控与长远布局,每一步都扎实有力。目前神农集团代养比例约 65%,未来还剑指 70%-80%,这一调整意味着企业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养殖模式上的深谋远虑,旨在进一步强化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巨星农牧更是雄心勃勃,提出 2025 年生猪出栏目标超 1000 万头。当下,其种猪场产能已达 15 万头以上,并且通过租赁、收购、新建及改扩建猪场等多元手段持续扩大产能版图。比如与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人民政府携手推进的田阳区 1 万头优良种猪繁育场养殖集中区项目合作,项目建成后预计可贡献年出栏 30 万头仔猪产能,后续还计划在田阳区布局规划年出栏 80 - 100 万头生猪产业,这种步步为营的扩张策略,尽显其抢占市场高地的决心。 兴新鑫同样不容小觑,作为成都天府乡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占股 60%)和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占股 40%)强强联合的结晶,在四川生猪产能已超 250 万头,规划 2025 年内出栏 340 万,2027 年内达 500 万。其以 22.43 亿元果断出手,先后收购 18 家新希望在建猪场项目,目前已在自贡大丰和资中天宝寨成功投产生猪养殖项目,其余项目也在快马加鞭推进中,依托雄厚的资本实力与清晰的发展蓝图,在西南地区生猪市场强势崛起。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