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肉价格之 “殇”,养殖户困境重重 2024 年,牛肉市场仿佛进入了 “寒冬”,价格一路 “跌跌不休”,令众多从业者苦不堪言。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 12 月,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已降至 60.03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1.3%,同比跌幅更是高达 16.2%。这一价格相较于年初,已然跌去近两成,创五年来历史新低,且已连续 12 个月呈下跌态势,肉牛批发价在短短半年内就下跌 24%,其低迷程度可见一斑。 牛肉价格的持续下滑,让养殖户们深陷亏损泥沼。在山东、河南、内蒙古等肉牛养殖主产区,养殖户们唉声叹气,面对残酷的市场现实,束手无策。来自山东蓬莱的养殖户老张,望着自家牛栏里的肉牛,满面愁容。他无奈地说:“年初购进的牛犊,本想着养大出栏能赚一笔,谁知道现在这行情,一头牛卖出去要亏好几千。” 据了解,像老张这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11 月份出栏一头肉牛平均亏损 1600 元以上,连续 8 个月亏损超 1000 元,65% 以上的养殖场户都处于亏损状态。许多养殖户为了养牛,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甚至背负贷款,如今牛价低迷,卖牛的钱连贷款都还不上,即便勉强偿还,也是负债累累,不少人不得不忍痛退出这个行业。 究竟是何原因致使牛肉价格一蹶不振?一方面,供应端的大幅增长是主因之一。国内肉牛养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牛肉产量逐年攀升,2023 年全国牛肉产量达到 753 万吨,较上年增长 4.8%,2024 年增幅也至少在 5%。不仅如此,进口牛肉的大量涌入更是 “雪上加霜”。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进口牛肉凭借价格优势,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2023 年进口量高达 273.74 万吨,2024 年进口量增幅约 4%。海关数据显示,进口牛肉均价仅为每公斤 4.77 美元,折人民币不到 35 元,远低于国产牛肉价格,这使得国内牛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承压下行。此外,国内奶业市场不景气,部分奶牛养殖户为减少损失,将淘汰奶牛宰杀流入牛肉市场,进一步增加了牛肉供应量。 另一方面,需求端却未能同步跟上供应的步伐。虽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牛肉消费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幅有限,难以消化供应端的大量增量。经济大环境变化、居民消费结构调整以及猪肉、鸡肉等替代肉类价格低位运行,都使得消费者在肉类选择上更为多元,对牛肉的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在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下,牛肉价格自然难有起色,自 2024 年 6 月跌至低点后,便一直在低位徘徊,进入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来临,价格却依然疲软,降幅虽有所收窄,但整体低迷态势未改。 二、供应端 “重压”,牛肉何去何从? 在供应端,国内牛肉产量的持续增长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是肉牛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另一方面,却也成为当下牛肉价格低迷的关键诱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良种补贴到养殖保险,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到饲草料种植补贴,全方位、多角度地助力肉牛养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在科技赋能的浪潮下,养殖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授精技术显著提高了优良种牛的覆盖率,精准营养配方让肉牛生长更为高效,数字化养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牛群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控与精准调控。在内蒙古通辽,当地养殖户借助现代化养殖技术,肉牛出栏周期缩短了近 10%,养殖效益大幅提升。据统计,2024 年全国牛肉产量同比增幅至少达到 5%,肉牛出栏量也稳步增长,大量牛肉涌入市场,供应压力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进口牛肉来势汹汹,冲击着国内市场。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加速,我国牛肉进口量持续攀升。2023 年进口量高达 273.74 万吨,2024 年进口量增幅约 4%,海关数据显示,进口牛肉均价仅为每公斤 4.77 美元,折人民币不到 35 元,而国产牛肉成本受饲料、人工等因素影响,价格居高不下,两者价差明显。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牛肉,凭借价格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一些大型超市,进口牛肉常常以 “低价促销” 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其销量在肉类销售区占比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牛肉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国产牛肉价格不得不随之下调。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