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达人

谯仕彦院士的艰难求学路

日期:11-23 作者:佚名- 小 + 大

今年6月,洪山镇共有48名小学生毕业,唐显军带领他的老师们挨家挨户“家访”,苦心婆口做工作,最终只有12名小学生进入洪山中学,现在初中3个年级64名学生,58人都是留守儿童,“最远的孩子走路要一个多小时,多年之后,也许还会走出新院士呢!我们在做的是中国教育最后的防护,最后的‘兜底’!”

“两免一补”让全部的贫困学生就读有了更多保障,洪山中学19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奖学金、助学金、营养餐、孤儿救助,爱心人士帮护等,织成一道道牢密的救助网,求学路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唐显军认为,洪山自然条件差,农村娃娃吃得苦,高远志向,所以接连走出两名院士。“他们的成长成才故事,是一本励志的教科书,是洪山中学薪火相传的财富。只要不放弃,再贫穷的孩子,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那束光!”

学风鼎盛,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

阆中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为什么能走出两位院士?从唐代设孔庙,到北宋兴办“古治平园”学堂,明朝中期建“锦屏书院”,再到清末设置“保宁府公共学堂”。翻阅历史,不难发现,这是一片学风鼎盛、人才辈出的热土。《阆中县志》记载,在科举考试存在的1300多年时间内,阆中一共考中4名状元,116名进士,404名举人,成为四川考中状元最多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像唐朝的尹枢、尹极两位兄弟状元,宋代的陈尧叟、陈尧咨两位兄弟状元等,都在阆中的星空熠熠生辉。

40年星月流转,40年苍海桑田,不变的是阆中自古以来就有的“崇智尚学、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财政并不宽裕的阆中,每年的教育投入是一笔天文数字!如今,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全市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投入最大的是教育,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南充高中教育质量一等奖、义务教育质量一等奖等荣誉纷至沓来。

谯仕彦院士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教师很不容易,很辛苦,农村教育可能是我们国家正在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之一。他也时时关注着家乡阆中的发展,“这些年工作一直很忙,回老家较少。谢谢您走这么远的路到我老家,到我就读的小学中学采访。”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怎么解决?阆中市委书记杨德宇提出,要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科学调整校点布局,配强农村中心镇学校功能,新建一批城区学校,大力破解“城区挤、农村空、大班额”等难点问题。

上一篇:河北省畜牧青年学术英才——白莹

下一篇:刘爱巧:专注蛋鸡养殖三十五载,解决我国蛋鸡自主卡脖子难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