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粮食谷物产量徘徊不前的今天,通过基因工程等生物育种技术,高产饲用谷物育种和栽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饲料稻及饲料用高粱比普通杂交水稻、高粱的产量高20%以上,出糙率也高10%以上,作为能量饲料的成本下降10%,具备与玉米竞争的潜力,但这些谷物不宜作为食用。另外优质蛋白玉米(OMP)也在一些营养特性上具有较好的价格竞争力,开发利用高产饲料作物资源具有很大潜力。因此在进一步研究能量饲料中淀粉和NSP特性及生物利用率基础上,有待开发出提高饲料有效能值及利用效率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快饲用玉米替代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步伐。 饲料资源发展战略 积极开发利用我国能量饲料资源 (1)有效利用我国南方大量的稻谷资源,进一步开发稻谷加工副产品尤其是早籼稻制配合饲料技术,研究开发提高稻谷加工副产品能量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2)大力开发收获玉米加工技术,减少风干成本及高温对玉米营养成分的损失,开发利用其他湿玉米加工新技术,如湿玉米青贮技术等,提高玉米的利用效率。 (3)大力开发和优化利用我国每年6000万吨以上的糠麸、2000万吨以上的糟渣和近3000万吨的薯类资源,提高其能量利用效率,减少饲料粮的消耗。 大力提高我国现行蛋白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 (1)通过制油工艺技术改造提高饼粕饲用效价的产业化技术开发,脱除饼粕有毒有害物质及皮壳杂质,提高其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争取在2010年~2015年能应用到50%左右的制油企业。 (2)采取经济而又有效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技术,综合利用各种营养调控手段,优化利用各种低质蛋白饲料资源。安全高效利用我国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有效利用高蛋白质含量的食品、轻工下脚料。大力开发利用适用的无鱼粉低豆粕日粮配制技术,减少鱼粉及豆粕等优质蛋白源的进口。 建立饲料原料生产体系,挖掘耕地潜力 我国传统的大农业结构是典型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饲料生产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尚未建立起应有的地位。种植业品种单一,布局不合理。基本上是南方产水稻,北方产玉米的格局,农业的第一性产出量低。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比较效益低,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骤减,使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加剧。国家尚未制定出合理的饲料作物种植区域规划,饲料用作物品种的培育仅取得初步进展,有待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提供最大量的能量饲料及蛋白质饲料。 (1)在我国南方地区应减少早籼稻种植面积,研究推广高产饲料稻种植面积,这样才能较大幅度降低稻谷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应开发其他高产饲料粮的种植面积。 (2)扩大无毒棉和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棉菜子饼粕饲用效价。 (3)采用高蛋白(氨基酸)、高糖品种,如扩大高赖氨酸、高糖玉米种植,提高单位面积营养物质产量。 (4)增加高产青绿饲料的种植,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位面积可利用养分产出量。 充分利用非耕地增加饲料生产,推广青贮和氨化秸秆饲料 (1)我国尚有宜垦荒地48亿亩,如能开发250万~300万亩种植饲料。可增加1000万吨饲料用粮。另外,我国还有大量零星非耕地。如荒山、荒滩、水滩地及各种小流域,应鼓励大力开发。 (2)充分利用水面(2亿亩)发展水生饲料。 (3)利用田埂种植大豆等饲用作物。 (4)合理利用我国6亿吨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我国南方大片的草山、草坡,促进我国养牛及养羊业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饲料市场调节国内盈缺 深入研究近期和中长期饲料粮及饲料资源供需平衡规律,在粮食歉收年份,应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利用沿海及长江“黄金水道”廉价水运成本,调控局部地区的饲料粮供应。 |
下一篇:饲料业产业链竞争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