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业篇

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对饲料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日期:09-19 作者:余沪荣- 小 + 大

核心提示: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粮食产业链的风险治理,饲料原料用粮安全和可靠构成粮食安全的重要内涵。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在加工、储运、贸易和消费等环节和饲料产业具有紧密联系,并对饲料产业提出了减少饲料粮占用耕地、降低对外依存度、实施饲料用粮减量替代等要求,必须强化饲料产业风险意识,扩展饲料产业原料来源,建立多元供应链条。

“民以食为天”,粮食供应与安全事关国家稳定与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粮食产业链是指粮食在生产、加工、储运、贸易、消费等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的组织结构与链条,在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等大背景下,我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确保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粮食产业链的风险治理,饲料原料用粮安全和可靠构成粮食安全的重要内涵,在此背景下,饲料行业必须加强应对,降低产业风险,强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支撑。

一、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的内涵及其与饲料产业的关联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的内涵和方向

以“产业链安全”概念为基础,粮食产业链安全可定义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具有掌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能够有效保障本国粮食产业的生存及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的概念比较可知,粮食产业链安全和粮食安全是联系紧密却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粮食安全着眼于需求,侧重结果;粮食产业链安全着眼于供给,侧重过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粮食安全的概念立足供给,粮食安全的评价也更加注重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这让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链安全的内涵在无形中更为接近粮食产业链风险是和粮食产业链安全相对应的概念,包括粮食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以及粮食生产所需的水土等资源供给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对粮食产业链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综合管理,以加强粮食产业链的风险防范,进而确保粮食安全。当前,为了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主要围绕资源供给、产前、产中、产后等四个方面展开。

资源风险主要源于耕地、农业用水、气候等方面,一般地来看,耕地面积增加和有效灌溉面积增加意味着风险降低,受灾面积增加则意味着对应的灾害风险也增加。因此,治理方向主要包括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气象灾害和病虫灾害预防以尽力降低受灾面积等。产前风险主要涉及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以及农业设施的购置、建造和使用等,治理方向包括提高良种率、优质种源自主研发、加快农业技术进步以实现“藏粮于技”、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等。

产中风险主要涉及粮食生产过程的风险,涉及投入的物力、财力、人力以及技术应用等。治理方向主要为通过监测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利用补贴、托底价格收购等提高种粮积极性,确保产出水平和效果,降低粮食生产过程面临的风险。

产后风险主要涉及粮食加工、储运、国际国内贸易、消费等方面,集中在流通领域和供应链衔接上。治理方向主要包括:一是完善粮食产销衔接布局,形成覆盖重点城市群和节点城市的应急保供网络,适度配套重要节点的加工产能,提升成品粮、半成品粮转化能力,解决产销不平衡的矛盾,增强国内粮食应急保供能力;二是深度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提升国际海上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提高我国农产品进口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降低大豆、玉米等粮食品类的对外依存度,积极拓展进口广度,降低对单一产地的依赖性,增强外部粮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韧性,推动形成更加多元、更加稳定、更加可靠的农产品进口格局。

1、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与饲料产业的关联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链逐渐完善,产业链条间关联度逐渐提高,从饲料产业来看,关联度较高的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主要涉及加工、储运、贸易和消费等环节。同时,粮食产业链风险治理并没有专门针对饲料用粮、饲料产业的内容,因此,需要从相关治理措施中抽丝剥茧地发现这种关联性。

上一篇:第七届草业发展大会暨第十届苜蓿发展大会综述

下一篇:中国家禽饲料市场现状与发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