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于康震:坚定不移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日期:09-04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近期,农业部在甘肃召开了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秸秆养畜现场会,于康震副部长在大会上进行了发言,现将其要点整理如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畜牧业要在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围绕畜牧业发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目标任务,把发展规模养殖作为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一项重点工作,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黄金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保供给方面,带动了生产稳步增长。在散养户加快退出的情况下,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力量。2012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比重达38.4%,比2007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规模化比重达65.5%,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化比重达37.3%,提高了20.9个百分点。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为8387万吨、2135万吨、3869万吨,同比增长5.4%、1.8%、1.5%。与此同时,规模养殖的良种化水平、饲料转化效率、饲养管理水平等有较大幅度提高。在保安全方面,为从源头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可能。规模养殖场对养殖全过程监控的水平不断提高,投入品合理使用、生产管理更加规范,有力地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2012年,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97%。2013年上半年,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98%。全国经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10279个,比2007年增加6000多个;无公害畜产品产量近2400万吨,增长了69.5%。在保生态方面,促进了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的协调发展。草原牧区以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为基础,通过实施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支持饲草料基地和棚圈建设,大力发展家庭牧场等多种形式的标准化规模养殖,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基本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任务。2012年,8个牧区省份牛羊肉产量415.4万吨,同比增长3.2%;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53.8%,同比增加近3个百分点。  
  纵观这几年规模养殖发展,有三方面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期,合理有效配置畜牧业生产要素,着力培育优势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搭建广阔平台。二是坚持政策扶持和社会投入相结合,近5年中央扶持资金共135亿元,今年3月底金融机构对畜牧业贷款余额3000多亿元,建设了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增强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坚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农业部印发工作指导意见,连续5年组织召开现场会,部省联动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共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178个、省级示范场近1万个,营造了坚持不懈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当前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力度较大,规模化水平提高较快,但固定投资较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高,新建养殖场用地瓶颈的制约进一步加大,中等规模养殖场户贷款问题难破题,规模养殖水平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是畜种间发展不平衡,肉牛肉羊规模化水平明显滞后。蛋鸡和肉鸡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猪和奶牛规模化进程推进较快。相比之下,肉牛肉羊饲养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总体偏弱,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母牛更是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已成为制约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硬件与软件不同步,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大规模养殖企业普遍采用了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等设备,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圈舍标准可基本满足实际需求,但精细化管理方面明显不足,部分规模养殖场片面认为装备现代化,就是生产标准化,在设备设施更新改造上不惜血本,而生产过程疏于管理,不按标准化生产,导致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上不去。
  三是生产与生态不协调,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畜禽粪污处理已纳入地方政府减排目标考核管理。虽然目前已探索出了不少粪污处理模式,但总体来看,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而又适合大范围推广的治污措施仍然少之又少。有的地方为完成减排任务,强行要求养殖场搬迁,把问题和矛盾简单化处理。
  四是生产与市场不对接,养殖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风险最大的养殖环节平均利润率较低,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尚未全面建立。从今年H7N9流感疫情对家禽业的影响来看,作为大型养殖加工企业的订单客户或生产基地,尽管大企业损失惨重,但养殖场户的利益基本得到了保证,而自产自销的养殖场户损失较大,至今不敢甚至没有能力再补栏。此外,当前畜禽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还不健全,银行贷款抵押担保范围受限,“公司+农户”模式下企业破产引发一系列问题,亟待建立养殖业风险分担机制。

上一篇:解读畜牧业“招工难”与“找工难”

下一篇:四大产业链拉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