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篇

生猪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日期:12-22 作者:佚名- 小 + 大

    郑和盛表示,政府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素质,无疑很重要。他同时指出,30-200头母猪的规模猪场以及年产1-10万吨的单个饲料企业,作为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推进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生存处境越来越尴尬。“希望政府多一些产业政策方面的倾斜,帮助它们解决一些共性问题,推动它们之间的资源整合。”
    3.2 资本难题需寻求解决
    1992-1996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期,广东多数农牧企业并没有赶上这个好时机,基本是在这一轮经济热潮退却后,才成立或慢慢发展起来。吴秋豪认为资金基础薄弱是大多农牧企业的先天性不足。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猪场老板不敢贸然投入资金,进行猪场的升级改造,这也可以解释我国养猪业的集约化程度为什么依然落后美国20年。而绝大多数饲料企业不仅资金周转困难,而且深陷同质化竞争,即便在区域市场也难有绝对的把控力。它们只能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主业上,短期内很难在一体化经营上有所作为。
罗道栩表示,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正成为一些优势饲料厂的流行做法。但是,上市以后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公众监督和机构监管,对于上市,企业要有一颗平常心,保持理性、实事求是的态度。
    3.3 利益分配机制需完善
    据黄庭汝所言,一些农牧龙头企业所采取的发展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推动生猪产业化发展。因为甚少考虑养殖户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及长远发展,而是尽可能地在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及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算是多少给养殖户一些实惠。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双方的合作难以持久。究竟遵循什么理念去推动饲料厂和猪场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采用什么模式让饲料厂和猪场进行合理的分工,提高经营效率和抵御风险?无疑还需要继续探索与总结。
    3.4 创新方能驱动发展
    最近几年,饲料业不只是单纯地服务畜牧业,也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带动功能。有一个变化很明显,就是饲料环节的价值在外移,一个是移向终端,帮助猪场提高养殖效益;一个是移向上游,控制原材料价格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但这种变化毕竟才开始没多久,很多饲料厂实际上正面临科技创新乏力、专业能力不强、企业体制落后的困境。“如果要在一体化经营上走得更远,仅仅提供优质饲料是远远不够的。”周业军认为,对于饲料业而言,专业化、一体化是长期存在的。没有说这一种就一定能够发展壮大,那一种就肯定会被消灭。饲料企业的当务之急,不是急着上马其他产业,而是要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先聚焦,再谋求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欧洲,专业的饲料企业、专业的屠宰加工企业与农场之间签订合约、各司其职。政府通过政策干预畜牧业生产过程,能降低生产风险,缩短危机时间。这种模式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政府是否具备这个专业化能力,以及如何让契约真正有效执行。前面所讲的规模猪场与大型饲料厂的联合,虽然模式不同,但结果殊途同归。
    话说回来,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微观上是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宏观上是政府行为机制的改革。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龙头企业无论是通过自身形成完全产业链,还是联合其他相关企业,都应该有实践一体化经营的勇气,探索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地方实际的模式。政府则应该提高“善治”能力,既能未雨绸缪地投入,又能力挽狂澜地制止,带动更多的优势企业融入这一趋势。
    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在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推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是,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梦想,总会有道路通往……

上一篇:“发酵床”养猪热下的冷思考

下一篇:生猪企业将会看到2010年的曙光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