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3 点击: 次 来源:陕西省汉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贾佳 何雨婷 - 小 + 大
此规定是建设养殖场或其他生产单元防疫许可的最基本条件,但是针对净化场或无疫小区所控制的某些特殊病种,相关部门制定了更严格的防疫要求。比如对非洲猪瘟防控,要求猪场与以上公共区域、交通主干道等的间距必须大于500m;有些动物疫病因为流行病学方面的原因,必须采用更为严格的物理性隔断措施,防止鼠、兔等易感小动物进入场区传播疫病。一些企业在规划建设时没有考虑到这些特定要求,造成生产单元与外界的布局不合理,或者早期的规划建设因为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出现了不符合防疫条件的情况,类似问题在创建中比较常见。 养殖场不同功能区的布局不够合理。养殖场内的布局主要分为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环保区等功能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了养殖场不同功能区应该分开布局并有隔离设施,但特殊病种又有更严格的防疫条件。比如对非洲猪瘟防控,要求猪场的隔离区与生产区间距离不能低于500m;净化场和无疫小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则规定生产区必须布局在上风向,其他功能区布局在下风向,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的距离必须超过50m或通过物理屏障进行有效隔离。某些企业在规划设计之初往往考虑不周,把生产区布置在了1个或几个其他功能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而大多比较老旧的猪场又常常难以满足防控非洲猪瘟对隔离区与生产区的距离要求,即使一些新建猪场也常会因为场区地理地势因素不能满足这一条件。 生产单元之间的空间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增加了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一些企业过多地考虑了交通的便利性,可能造成生产单元之间的布局不够合理。比如因地理条件限制,笔者所在的秦巴山区的主要城镇大多位于交通主干道上,从城镇一侧到另一侧基本没有可以绕行的岔道,如果生产单元之间过于分散,生产单元间的流通很难绕过物流人流非常集中的城镇区域,势必增加了无疫小区生物安全管理的难度。 2、生物安全管理方面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内容不全或与企业实际不能完全切合。企业应该制定统一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疫病风险评估、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标准操作程序等。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及职责、配备到所有生产单元的生物安全管理员、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配备执业兽医师等;疫病风险评估包括评估的方法、内容以及程序;生物安全计划、生物安全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则是根据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基于危害分析的关键点控制所制定。 如果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缺失其中的某项或某些内容就会造成内容不全的问题;或者生物安全计划和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很好地反映疫病风险评估的结果,其与企业实际不能完全切合,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漏洞,引发生物安全事故。 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不够准确、生物安全计划操作性不强。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风险评估工作,从周围环境、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及防疫、人员、投入品、运输管理等方面进行疫病风险识别,评估风险等级,分析风险不确定性等级,提出风险管理意见,最终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作为生物安全计划制定的依据。 企业评估疫病风险时如果对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就可能形成风险评估漏洞,或者风险评估专家组因为对疫病风险认识的差异性过大也会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在制定生物安全计划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的原则进行处理,或者对疫病传播风险的危害分析过于粗糙,还会造成生物安全计划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3、规定动物疫病监测方面 监测范围不合理。规定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要根据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来确定,内容主要包括监测点位和监测对象,对关键控制点要重点监测,另外企业监测与官方监测的监测范围也有所不同。 企业和官方兽医机构在制定监测计划时,可能对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考虑不全,或者对疫病的发展变化估计不足,亦或对自身情况有所疏忽,导致监测范围上出现疏漏、重点不突出或者官企不分等问题。比如,因为面临种群淘汰期,企业将新引进较大数量的后备种畜,因此对引进动物的监测将是企业和官方2024年的重点监测内容,如果像往年一样缺少该项监测或将其作为普通监测项就会出现监测范围疏漏或监测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
上一篇:环境因素与猪疫病紧密交织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