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4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环保设备的 “沉默” 环保设备在猪场污染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部分猪场未正常使用环保设备,导致这些设备沦为摆设。一些猪场虽然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沼气池、粪便处理机等环保设备,但为了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电费、药剂费等支出,常常间歇性地开启设备,或者故意降低设备的运行功率,使其无法正常发挥处理污染物的功能。有的猪场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曝气系统长期未开启,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法得到充分的氧化分解,处理后的污水仍然达不到排放标准。还有些猪场的环保设备缺乏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设备老化、损坏后未及时修复,致使设备的处理效率大幅下降。例如,某猪场的沼气池由于长时间未清理和维护,池内的发酵菌群失衡,沼气池的产气率降低,无法有效地处理猪粪和污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3、畜禽粪污管理的疏忽 未及时收集畜禽粪污会给环境及周边生态带来诸多危害。猪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以及寄生虫卵、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和处理,这些猪粪会在猪场内堆积发酵,产生恶臭气味,滋生大量的蚊蝇和病菌,不仅影响猪场内部的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干扰。而且,在雨水的冲刷下,猪粪中的污染物会流入附近的水体和土壤中,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板结、酸化。一些猪场周边的土壤因长期受到猪粪污染,土壤的肥力下降,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土地无法耕种。 此外,未对畜禽粪污进行合理处理和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猪粪本可以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但由于猪场对粪污管理的疏忽,这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反而成为了环境污染的源头。 三、环保风暴下的行业变迁 回顾多年来环保政策对养猪行业的影响,可谓是波澜壮阔,层层加码。从 2001 年国家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开始,虽然该标准主要针对规模化养殖场,但却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整个生猪行业激起了层层涟漪,为后续更为严格的环保监管奠定了基础。2015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更是环保监管的一次重大升级,这部被称为 “史上最严环保法” 的法规,大幅提高了环境违法成本,使得许多个体养殖户因难以承受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巨大压力,无奈退出市场,中小养殖场也面临着搬迁或关停的命运。在这一时期,生猪行业规模化养殖的占比开始逐渐上升,大型猪企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在环保设施建设上更具优势,从而得以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环保政策的收紧并未就此停歇。2022 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的通知》,提出 “制修订畜禽养殖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 的要求。目前,全国 21 个省份在猪场污染物排放上已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广东、上海、浙江三地则依照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执行,四川、福建等六个省份也正在积极推进新标草案的拟定工作。这些新标在适用范围、等级划分、污染物种类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等方面均有所调整,适用范围更广、等级划分更细,旨在更全面地覆盖生猪养殖行业的环保需求,这无疑对养猪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和挑战。 在环保风暴的席卷之下,养猪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型猪企凭借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在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方面的单位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达到环保标准,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而一些中小型规模猪场及散户则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购买环保设备等,但由于资金有限、技术相对落后,往往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这也是导致多数猪场宁愿踩在 “环保红线” 上,也不愿意完善环保措施的主要原因。然而,猪场环保治理不仅关乎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也关乎猪场自身的生死存亡。那些忽视环保问题的猪场,最终只能面临被整顿罚款甚至关停的命运,就如同在狂风巨浪中的小船,随时可能被掀翻。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