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禽业篇 > 文章

“大井蛋鸡”如何顺势突围?

时间:2023-12-08    点击: 次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邱茜,廖颖 - 小 + 大

提起高州市大井镇,两张闪亮的名片跃然而出:鸡蛋与桂味。与大部分乡镇农业遍地开花有所不同,大井镇农业特色十分鲜明,凭借这两张足够闪亮的名片,大井镇晋身农业大镇和农业名镇。

大井桂味荔枝贵在种植历史久远,而大井蛋鸡产业则以发展迅速闻名。

大井蛋鸡很“新”。兴起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不过30年,早已从传统养殖迭代为现代化自动化养殖。

大井蛋鸡很“大”。年存栏量350万羽,年产值约4亿元,12家大型养殖户带动300户小养殖户,增收致富。

大井蛋鸡很“强”。大井镇成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摘下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十大名牌产品等殊荣,占据粤西乃至全省最大市场份额。

俯瞰高州市大井镇清垌村、六祥村,连绵的山岭间一座座现代化养殖场占据了山头,这些养殖场从投喂到集蛋、再到鸡粪的资源化利用已经实现自动化。蛋鸡会是大井“镇”兴的突破口吗?其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为此,我们走进大井镇的政府企业、工厂作坊,寻找大井“镇”兴的钥匙。

1、30年打磨,蛋鸡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大井蛋鸡无疑已经发展成为大井镇农业支柱产业,30年来是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迅速发展崛起?我们从龙头企业的发展史可窥一斑。

上世纪90年代,此时大井镇的农户仍然以养殖肉鸡为主。“大井镇属于丘陵地带,山岭多平地少,为了把有限的资源利用起来,我们就在山岭上养鸡。”广东杨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幸注回忆,当时大井镇在山岭上养鸡的做法让不少人不解。

没想到正因为长期在山岭里长大,大井肉鸡肉质紧实、味道鲜美,颇受市场欢迎,大井养殖户也因此掌握了一手饲养“跑山鸡”的好技术。

“肉鸡市场波动大,需求不稳定,价格也时好时坏。但养鸡我们是有技术也是有信心的,这个技术不能丢。”以杨幸注为代表的大井养殖户常怀忧患意识,一直在经营中寻找更好的出路。

“卖鸡蛋要比卖鸡肉走得更长远。”1992年,杨幸注从北京引进1000羽海兰蛋鸡,企图从肉鸡转向市场需求更稳定、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蛋鸡产业。

1997年,在高州市招商引资的大环境下,一家来自美国的大型蛋鸡企业走进大井镇考察,寻求合作以图打开我国南方市场。“我们引以为傲的养殖场,在他们看来却十分落后。”杨幸注说,正是此次的考察刷新了大井人对养鸡的认知,也彻底改变了大井蛋鸡产业的面貌。

1997年的这场合作分外引人瞩目。

“他们看中了我们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口碑,我们看中了他们手上那张能让产蛋率达九成、产蛋周期延长100天、抗病能力更强的‘美国方子’。”杨幸注在高州市、大井镇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决定与对方达成合作,合资革新技术,把蛋鸡产业做大。

此后,在对方技术团队的带领下,杨幸注开启了技术革新行动。引进德国机械,破旧传统鸡舍变身半自动化的养殖场;选好鸡种,提升抗疫能力,产蛋期延长百天;优化饲料配方,产蛋率从六成提升至九成;引进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与外资团队的合作也有让他头疼之处。“他们注重选种,饲料配方更科学、管理模式更高效,但对于疾病治疗的能力却十分低下,鸡只要生病马上淘汰,这方面美国专家还不如我们大井普通农户。”杨幸注直言,此次合作最大的收获是为自己敲响了技术警钟,在掌握了先进养殖技术和饲料配方后,2008年杨幸注回收外资团队的股份,再次走上自营道路。

2009年,杨幸注的企业实现了年存栏近100万羽的目标,2012年发展至120万羽,至今存栏稳定,技术不断革新。

有了杨幸注这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大井镇大力发动养殖户革新技术,优化配方,发展蛋鸡产业,“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在大井镇深入人心。

上一篇:我国白羽肉鸡立体养殖实现三大创新

下一篇:六安市加快鹅产业跃迁式发展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