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梁宁 - 小 + 大
六、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误区 非洲猪瘟发生之后,行业上下都在试图努力,寻找一些防非的方案、方法、技术和产品。的确,目前来看,很多相关的产品也出来了,有一些技术或产品在防非工作中也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明白,防非是系统工程,它是一个拼图,不能依赖单一产品、某个环节。比如酸化剂能够减少水线传播的风险,减少饮水感染可能性,也能调理胃肠道健康,但不等于说只要用了酸化剂其他工作就都不用做了,否则,使用再多的酸化剂也不一定能防住非洲猪瘟。所以,防非一定不能押注神苗、神药、神方案,要靠体系,要靠技术集成,这就如同木桶理论,木桶上的每一块木板都必不可少、也都不能太短。这是第一个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误区。 第二个误区是:过度消毒,滥用抗生素,打破猪体内外生态平衡。带猪消毒是一把“双刃剑”,消杀病毒的同时,也会造成猪群皮肤、黏膜的损伤,即便是温和型消毒剂,对猪群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也不能滥用。在外围有风险时,或在“拔牙”的时候,可以使用,但也要控制频率,而不是天天消毒。消毒的目的是去风险,没有风险就不需要,如果存在风险,要搞清楚风险点在哪里,要抓住关键点。 第三个误区是:主次不分。有些猪场关注了防非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风险点,结果忙得不亦乐乎,而最重要的关键点却未得到充分重视。比如,我反复强调要关注饮水的安全,因为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饮水感染和传播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其有效感染剂量非常低,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到饮水没有非洲猪瘟病毒、而且要保证饮水品质和饮水量,也包括水温的适宜、矿物质不超标、不含致病菌,做好饮水关键点控制,能够大幅降低风险。另外,引种和充分保护猪群皮肤伤口与黏膜也是关键环节。 第四个误区是:过度的强调以病毒为中心的生物安全,而忽略了养猪本身;过度的强调外围的生物安全防控,而忽视了猪舍内的环境控制和应激管理。 第五个误区是:重策略、轻执行。很多猪场的方案很全面但不够人性化、缺乏可操作性,加之监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缺乏奖惩机制,缺乏可持续性,如此,方案的落地就大打折扣,环节越多,漏洞越大。 七、关于非洲猪瘟疫情未来的流行趋势 抗击非洲猪瘟是一个持久战,三年、五年内很难消灭,我们要做长远打算。未来,非洲猪瘟的发展方向可能有四种,一是像非洲一样,非洲猪瘟病毒长期存在,但基本可以和平共处;二是像我国猪蓝耳病一样,扎根猪场常态化,实现“带毒生产”或净化,整体可控;第三个可能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成功,像猪瘟一样,整体可控;第四个方向是像西欧一些国家那样,全国上下一心,共同努力,致力于非洲猪瘟的净化乃至根除,至少做到长时间无疫状态,但愿不出现第五种可能:常年在全国各地流行和暴发,如果大家碌碌无为,明天将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以上观点内容根据仇华吉研究员讲座语音内容整理而得) |
上一篇:非洲猪瘟变异株流行特点与防控理念
下一篇:猪场非瘟防控八大风险因素分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