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王 成 - 小 + 大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生猪养殖行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生猪的养殖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猪舍粪污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若这些生猪产生的粪污难以得到妥善处理,会对养殖环境及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给大气、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进一步发展成制约畜牧业提质增效、养殖户增收、农村增产的不利因素。虽然不少地区也紧紧围绕着乡村振兴战略前进,提出了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以资源化利用为抓手,持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稳步前行。但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上看,部分地区养殖场还是存在小、散、乱、脏等问题,对粪污的处理不到位,没有配置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粪污直接对外排放,给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此,为保证生态环境,减少对空气、水体及土壤的污染,推进生猪粪污资源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进一步实现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畜牧养殖业领域面临的畜禽粪污污染难题。 1、甘肃地区猪舍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地理位置及生猪养殖业发展情况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在黄河上游,省会城市是兰州市,东接陕西,南临巴蜀青海,西接新疆,北靠内蒙、宁夏,是丝绸之路黄金路段。甘肃省土地面积为42.59万km2,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境内地势起伏、地形复杂,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甘肃省内各地的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2022年,甘肃省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畜牧业增长较快,2022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为141.5万t,同比增长5.6%,其中猪存栏增长2.1%,猪肉67.9万t,出栏增长6.0%;牛存栏增长3.7%,牛肉27.2万t,出栏增长0.4%;羊存栏增长6.4%,羊肉36.5万t,出栏增长8.2%;家禽存栏增长5.5%,禽肉 9.9万t,出栏增长4.9%。 1.2 猪舍粪污资源化利用对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意义近年来,生猪养殖业在不断地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场面临的粪污污染形势严峻,而且随着生猪养殖数量及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增加了生猪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压力及成本。对此,做好生猪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充分做好猪场生产管理工作,促进生猪养殖场健康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引入相应的粪污处理技术,进一步实现生猪粪污资源化处理,可以有效协调生猪粪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养殖户及政府投入的粪污处理建设资金,可以进一步加快生猪养殖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发展进程;同时,通过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可将粪污转化为农业肥料,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除了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为养殖户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2、猪舍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猪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 随着生猪养殖饲养经营方式的变化,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所产生的生猪粪污显著增多,但生猪养殖户对粪污处理及环保意识不足,养殖户只注重养殖效益,环保意识淡薄,谁污染谁治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不愿意投入资金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造成粪污到处排放,严重危害周围环境。 2.2 生猪养殖场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甘肃部分地区还是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较为分散,在生猪养殖发展过程中,以自主发展为主,纳入项目较少,尤其是政府部门缺失粪污资源利用方面支持,养殖户自身资金投入不足,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而且在养殖场建设过程中没有科学规划、选址布局,未严格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只关注自己养殖场的便利,使粪污资源化利用条件不足。 2.3 生猪养殖场基础设施较差 甘肃地区大部分生猪养殖场还是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方式还是采用较为原始的方法,对生猪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化程度较低,且对周围的环境污染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的投入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养殖场只在养殖场中建设了面积较小的堆粪场等粪污基础设施,而且还存在没有正常运行的情况,对生猪产生的粪污处理方式不科学不标准,导致生猪产生的粪污难以处理。还有部分养殖场没有建设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或是养殖场生猪产生的粪污量大,现存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处理量,还有部分养殖场存在土地、资金等限制,无法进行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导致生猪猪舍粪污乱排乱放严重,严重影响生猪生长环境。 |
上一篇:养羊常用的消毒剂种类及应用
下一篇:浅谈鸡场的消毒隔离体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