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点击: 次 来源:苝斗农科 作者:王璐菊,郭全奎 - 小 + 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在技术工艺、环境控制、设施设备、经营模式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养猪业基于农牧循环、食品安全、信息技术和国家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战略需求,走集约化、生态化、健康化和福利化养猪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养猪业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养猪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品种品系的良种化、配合饲料的精准化、环境控制的生态化、繁育技术的人工化、饲养管理的智慧化、兽医保健的严密化、生产产品的优质化、产业经营的集约化和经济效益的高效化,对于推进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养猪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我国是养猪业生产大国,猪肉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畜禽肉(猪、牛、羊、禽)的总产量为8 887万t,其中,养猪业提供的猪肉产量为5 296万t,占59.59%;据2021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世界猪肉产量的46%来自中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并不是养猪强国,技术工艺、生态环保、肉品质量、产业体系等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养猪业虽然在饲养规模、技术工艺、产业经营、生态环保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如何基于农牧生态循环、动物福利、健康绿色饲养、数字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和国家生态战略等时代要求,创新高质量养猪生产发展模式,以保障现代养猪业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势在必行。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供给侧改革的催动下,与养殖业、种植业和林果业等相关的行业、企业和产业共同将迎来创新发展的黄金期。随着养猪产业链和体系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集约化、生态化、健康化和福利化等养猪新模式,必将成为新形势下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 传统养猪与现代养猪的比较分析 养猪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养猪业多以农户分散式饲养和企业小规模饲养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养猪模式往往呈现出设施设备利用率不足、品种品系良种化不足、配合饲料系列化不足、环境控制精细化不足、繁育技术先进性不足、兽医保健严密性不足、饲养管理科学性不足、产品质量等级性不足、经营管理系统性不足、经济效益最大化不足等问题,这与目前我国新发展阶段养猪业所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已不相适应。 1.1 技术工艺 传统养猪依靠原始的、直接的饲养经验,利用自然条件和猪的生产机能进行低水平生产,技术工艺简单;而现代养猪依靠综合配套技术,对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生长和育肥等环节,进行工厂化管理和高水平生产。 1.2 环境控制 传统养猪对其周围的空气、土壤、水体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尘埃及微生物等环境因子控制性差,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性强,缺乏对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属副业化经营;而现代养猪基于农牧生态循环已逐步实现了对环境、粪污的生态化管理,控制性强,属专业化经营。 1.3 设施设备 传统养猪利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粗放式饲养,猪场建筑规划、猪舍结构设计、设施设备安装等先进性不足,利用率不高,人工劳动强度大;而现代养猪基于工厂化、生态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化管理,已逐步走向“人养设备、设备养猪”的现代化、精细化和精准化饲养,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1.4 经营模式 传统养猪因其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低,在其猪场建设、设备配套、饲料配制、环境控制、品种引入、杂交繁育、饲养管理、兽医保健、粪污处理、产品质量等方面,缺乏相应的高水平标准、规范和规程,生产技术较落后,经营模式较简单,经济效益较差;而现代养猪基于规模、效益、环保和产品等核心要素,将生产过程中的良舍、良料、良繁、良育、良饲、良防、良管、良治和良营等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有效对接,大力推进生态化、健康化、福利化和集约化等养猪新模式,并积极融合于我国的生态养殖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和经济主导产业。 |
下一篇:湖南生猪市场调研报告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