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沈思思 - 小 + 大
3 疫苗 该病毒自2010年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陆续发生之后,对家禽业影响巨大,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自此,不同的研究团队开始进行相关疫苗研发。 3.1 灭活疫苗 段会娟利用鸭坦布苏病毒HB株灭活苗对北京鸭进行3次免疫,发现在二次免疫后7 d内均可检测到血清抗体,并持续至60 d血清抗体还可达到80%。其中皮下注射可持续60 d,而肌肉注射可延长免疫期达100 d,对群体的保护效果更好。段平有为了进一步了解HB株在生产中的作用,对该疫苗进行了临床安全和效力评价,所有雏鸭和种鸭2倍剂量免疫后21 d内未见异常,精神状况良好,无不良反应;通过ELISA抗体检测发现,免疫后14 d开始转阳,至135 d阳性率高于90%,攻毒保护率高于80%。 3.2 弱毒活疫苗 Li等将鸭坦布苏病毒分离株FX2010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连续传代,开发了一种针对鸭坦布苏病毒的弱毒活疫苗(FX2010-180P)。FX2010-180P在5.5lg TCID50的感染剂量下不会引起鸭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且在3.5lg TCID50感染剂量下即可引起良好的免疫应答。He等从麻雀中分离的坦布苏强毒株在无特定病原体(SPF)鸭胚中连续传代至70代后接种雏鸭,得到弱毒活疫苗SDS-70,对强毒株的感染起到良好的保护力,但需要二次免疫接种来维持抗体水平。由于弱毒活疫苗有潜在的免疫应激和毒力返祖可能,保存条件也较为苛刻,故坦布苏病毒的弱毒活疫苗还未广泛普及和应用。 3.3 DNA疫苗 鸭坦布苏病毒DNA疫苗制备是将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引入宿主中,从而诱导免疫反应。Tang等[12]将优化表达的包膜蛋白E的开放阅读框克隆至赛姆利基森林病毒复制子的载体p SCA1中,研制出了p SCA1-E自杀性DNA疫苗。初免后所有接种p SCA1-E雏鸭中检测到了包膜蛋白E特异性抗体,二免后抗体水平迅速上升,并在4周后达到峰值。p SCA1-E可以引起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且IFN-γ和IL-4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上升。 4 讨论与小结 TMUV是一种新型禽致病性黄病毒,对全球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TMUV尚未被确认为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的病原体,但TMUV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复制良好,小鼠脑内接种TMUV,表现出许多TMUV的典型临床病变。因此,这种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尽管科研人员研究了鸭坦布苏病毒的组织分布特征,以及日龄和接种途径对鸭感染的影响,但是TMUV病原体和禽类宿主之间的发病机制、分子病原学和相互作用仍不十分清楚。基于反向遗传学系统已经构建了鸭TMUV的感染性全长c DNA,这将会成为进一步研究鸭TMUV发病机制和促进新型候选疫苗开发的有效平台。 |
上一篇:猪场疫苗免疫程序大全(通用版)
下一篇:喷雾疫苗接种成功的五个关键因素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