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弱毒株的田间多样性

时间:2023-03-31    点击: 次    来源:密客生物    作者:闫之春 - 小 + 大

非洲猪瘟在我国暴发流行已经有四年多时间了,经过养猪人及兽医从业者的努力,我国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方案,即通过“全面检测+精准清除”来保证大多数阴性猪群不被感染及扑杀,为保障生猪的产能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从2021年10月开始,非洲猪瘟的流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性

一、新特性主要表现有

(1)从2021年10月开始,东北、华北等北方平原地区,新发生疫情的母猪场急速增多;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轻微,检测的阳性样品Ct值较高。

(2)采用原来的净化处置方法,净化阳性场所需时间明显变长。阳性场处置转阴之后,经过15-25天,又会转阳,甚至多次反复。

(3)有的场没发现异常猪,就莫名检测到ASFV核酸阳性。有轻微临床症状的猪样本,检测发现病毒含量很高,Ct值可低至24。确诊发现是野毒!

(4)检测发现Ct值在25左右,很多猪没有症状,也没有死亡。低Ct值猪只,剔除后多天仍未见死亡。

(5)在首次检出阳性1周后,猪舍灰尘中经常检出病毒核酸。

针对以上非洲猪瘟出现新的问题,闫老师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点、变异情况、感染方式、临床症状、检测手段等方面提出一些疑问,并从实验研究数据和田间观察到的一些数据及分析中,得出了一些结论。

二、新流行非瘟疑难问题及分析

1、是否存在低剂量感染造成轻微症状,异常猪难以发现?

非洲猪瘟的典型症状必须依靠对阴性猪进行攻毒试验来观察确定,攻毒后症状包括厌食、发热、躺卧、皮肤出血/紫绀、关节肿胀、呼吸困难、腹泻/血便等。在生产和临床上,每次出现的症状会有差异。

对阴性猪的攻毒实验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攻毒剂量下,病毒血症开始出现的时间即是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节点;攻毒剂量不影响病毒血症出现的时间和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毒血症与发烧等临床症状同时出现。

2、生产条件下“检测+清除”,是否会导致大量不间断的交叉污染?

这个疑虑从之前的“全面检测+清除”的经验来看,可以打消,因为并未造成大面积的猪群感染及规模缩减。迅速全检风险很小,不会造成大的污染。非洲猪瘟在群内传播很慢,个别猪感染后,在群内往往只感染临近猪。如果只采样检测异常猪不能完全消除传染源。在7天潜伏期内,再次检测基本可消除隐形感染猪。

补充一下个人观点,在异常场线全面采样的操作细节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口鼻拭子个体采样,需要逐头更换工具及手套,采完一头消毒后再采下一头。避免做保定猪只采血等容易造成交叉污染的操作,可以采用尾根采血的方式。

3、是否ASF病毒出现了很大变化?

ASFV全基因组长度约170-193 kbp,基因组中段为125kb的保守段,其中就有编码P72蛋白的B646L基因。P72、P54、P30蛋白均与病毒侵入细胞有关。基因组两端为多变的多基因家族(MGF),MGF区的突变、缺失是病毒毒力致弱的基础。CD2v是由EP402R决定的44个氨基酸,CD2v与宿主CD2v相似,与红细胞吸附感染细胞有关。

基于高通量基因组测定新技术,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毒株流行情况,有了新的认识。2021年10月首次检出野毒的田间自然变异株,有些毒株的毒力明显降低。存在着高毒力野毒和自然变异弱毒并存的现象。在难以处理的猪场阳性生产线,ASFV毒株存在明显的MGF段的大段缺失+多处基因突变。

根据张桂红研究室/国家ASF南方中心的接样检测数据发现,传统野毒、人为基因缺失毒株、自然缺失毒株、嵌合毒株都有检出。由于自然变异/缺失株的出现,通过传统的鉴别检测试剂盒来排除野毒或疫苗毒株、以及进行分型(I/II)的方法,已经没有意义。

上一篇:鹅星状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下一篇:中兽医区别于西医的两大特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