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曹兵海、李俊雅 - 小 + 大
热鲜、凉鲜牛肉生产企业(场户)将随需求节奏变化而自我调整,与进口牛肉产品保持安全与品质差异,将安全保障、中温熟成、热温肉分级分割与包装等技术赋予产品之中,突出产地、品种、品质、排他性价值等品牌效应。 可食副产品是我国特色消费品,其真空熟制、预调料理加工等技术有待产业化普及;加工市场期待食用鲜、冻牛皮脱毛用机械设备、工艺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成熟;休闲、功能性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需要升级,以助力企业强化功能满足消费的新需求和市场结构的新变化。 在产区,特色常温牛肉制品、冻态调理牛肉、即食即热预制菜品将趋于多样化。在销区,以“产区采购、销区加工”为特点的“加销企业”的出现,将是传统加工产业迭代升级的前奏。这些新生企业将增强“广揽特色食材,料理区域舌尖”的中央厨房功能,把“简、快、便”的烹调技术与消费需求心理,赋予特色半成品、预制菜品及新熟制品中。 在线上线下营销方面,需要研发、应用以下技术或模式:特色牛肉及制品目标市场的产品精准定位、质态精量设计与制造、分类包装与贮运、亮点突显标识等。这些技术模式将促进“运牛”向“运肉品、菜品、餐品” 、“运品牌特色落户到家,送消费体验入肠经心”方向提升能力。(加工研究室主任 孙宝忠) 2.6. 产业政策与经济 2023年,国家级产业政策将继续延续2022年的相关政策。母牛养殖和肉牛育肥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支持,以肉牛为主导产业的强镇和区域性、特色化的肉牛产业集群将在优势产区不断完善和强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将积极引导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肉牛牦牛产业发展,有肉牛牦牛产业发展基础的重点帮扶县、肉牛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模式和牦牛育肥技术等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和发展,从而提升产业内生发展能力。制约母牛繁育和肉牛育肥的资金短缺和金融工具缺失等问题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023年将继续加大对现代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肉牛育种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肉牛品种改良的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我国肉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将结合肉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区域优化布局母牛养殖基地,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标准的支持补贴政策,大力支持中小规模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引导农户和企业合作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体,推动区域性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 曹建民) 3、2023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建议 3.1. 技术领域 3.1.1.遗传改良与繁殖技术领域 以提高肉牛牦牛生产效率为目标,筑牢基础与前沿研究并重,坚持自主创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生物育种技术研发;立足我国主导品种群体优势和地方品种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选育和高效利用,夯实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等育种基础,加快现代育种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研究并建立多品种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效持续联合育种机制创新,促进实质性联合育种,加大种质市场检查监管力度,强化核心场的疫病净化措施,全面提升肉牛种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 李俊雅) 3.1.2.营养与饲料技术领域 今后一段时期,饲料、营养及饲养管理领域生产技术效果的凸显,将从单一技术转向技术的系统性适配集成。糟渣、秸秆、菌糠等副产物饲料将在物理加工技术上进一步融合生物发酵技术;营养需要将构建更精准的预测模型促进精准饲养;禁抗和低碳减排促进功能性添加剂进一步发展;支持母牛围产期营养及犊牛健康饲养营养调控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从阶段营养调控向全生命周期营养调控发展;肉牛牦牛差异化育肥技术、牦牛舍饲错峰出栏及其生产模式进一步推广。强化对饲料等投入品安全监管技术和产品质量溯源的监管技术进一步提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牛场饲养管理水平。(营养饲料研究室主任 王之盛) 3.1.3. 加大重要牛病防控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牛病防控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我国牛病种类多,病因复杂,可用诊断和防治的产品少,只占我国兽药产品的11%,且集中于少数几种重要病种。这一方面与相关研究基础薄弱有关,另一方面与牛病防控产品研究的高成本有关。因此,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才能有效推进牛病防控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转化,最终提高牛病防控水平,为养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
上一篇:2023年牛肉行业发展趋势
下一篇:从行为学角度思考奶牛福利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