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杨 亮,熊本海 - 小 + 大
3 发展现状 3.1 智能环境调控 随着散养户的逐渐退出,集约化、规模化和智能化的养殖方式成为主流。智能环境调控是保障猪只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猪只的福利健康、肉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养殖场经济效益等。运用前沿科技技术,实现与猪只生理生长特性的深度融合是智能环境调控的主要特点。 猪舍智能环境调控主要基于舍内环境参数的采集和系统评估。采集的环境参数主要包括温热环境、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检测原理不断改进,智能化的非接触式传感器不断涌现,既提高了自身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检测引起的猪只应激反应。一批价格适宜、携带方便的多元环境参数集成检测设备在猪场得到了应用,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便携式检测设备PMU(PortableMonitoring Unit),通过将多种传感器集成于一个检测单元,结合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对猪舍内外的温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等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有效提高了环境检测效率。 人工智能在智能环境调控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猪只行为、体征信息识别,进而对智能环境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深度学习算法以人工神经网络数学原理为基础、以多层参数学习体系为结构、以海量数据训练参数,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在养殖过程中,及时准确识别猪只个体和行为,减少环境引起的猪只应激具有重要意义,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识别的精度,为及时做出智能环境调控决策提供支撑。 3.2 智能精准饲喂 生猪智能精准饲喂设备是智能农机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提高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随着农业劳动力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对智能农机技术与装备的需求更高。我国生猪养殖智能设备研发还处于初始阶段,提高装备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加快智能精准饲喂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及减少对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的进口依赖将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妊娠母猪小群散养智能精准饲喂站配置有RFID 电子耳标识别系统及嵌入式控制系统,饲喂站根据每头妊娠母猪的妊娠日龄及采食量曲线,对每天及每次的采食量与下料量进行智能控制。试验数据表明,电子饲喂站可以增加动物福利、减少母猪肢体疾病与应激、提高母子健康状况、延长母猪生产使用寿命。 同时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节省劳动力。国内妊娠母猪饲喂站的研究经过了模仿到自主创新的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历时10 余年,联合国内优势科研院所、高校和设备制造企业,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创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 代妊娠母猪智能精准饲喂系统,引领了我国智能精准饲喂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哺乳母猪智能精准饲喂的研究目标是实现哺乳母猪21 d 哺乳期的采食量最大化,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重。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特点及自身前期研究的1~2 代产品的基础上,河南南商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下料方式上进行了创新研究,创制了一种下料精准、无饲料残留,性能稳定、成本低廉且操作、维护方便的哺乳母猪智能饲喂系统,在国内规模化猪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 智能养殖机器人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场每天有大量又脏又累的日常工作,亟需智能养殖机器人“机器换人”。诸如清洗、消毒、清粪、巡检等工作,都可以在没有劳动力参与的情况下,由机器人自主完成,消毒、清粪、健康巡检机器人等应运而生,投入到规模化猪场的工作岗位上。 |
上一篇:人工智能在安徽省养猪行业的发展
下一篇:我国智能养猪面临的困难与发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