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8 点击: 次 来源:养猪职业经理人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2单周批猪群周转情况 我们以1000头母猪规模,后备母猪利用率大于80%,配种分娩率大于88%,母猪更新率45%左右,断奶后5~6天内发情率为80%作为参数计算,理论上每周至少要有45头母猪分娩和断奶,9头后备母猪补充,9头母猪淘汰,51头母猪配种,如上面图2所示。 2.3向批次生产转变时的注意事项 高质量的后备母猪补充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图1所示,在理论上要求每三周就补充34头日龄差异在21天内的后备母猪,经过在后备隔离舍驯化免疫2个月左右转入后备待配舍,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适当增加一些量。为了实现配种和分娩的一致性,根据猪场的规模计算出每周断奶的数量,在1天内全部断奶,经过5个月左右,整个繁育群就达到了周批次生产,再经过6 个月全场就可以实现批次化生产,实施前所有参与的员工需要做好生产物料和心理准备,因为集中配种、集中分娩工作量十分大,对先前的认识有巨大冲击。对配种员和产房管理员的技能考验较大。在最初开始操作单周批节律生产时,可适当多配种 5~8% 来保证每周至少要有 45 头母猪的分娩、保证猪场高效正常运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达到每周理想的分娩头数,适当多配种几头还是有必要的。从连续生产转变为单周节律的批次生产,原有公猪的数量是够用的,但在转变过程中需要改变原有的采精频率或者延长稀释后精液的保存时间,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严密监视公猪的使用,同时做好外购精液准备。在周批次生产过程中,主配日虽然很集中,但是仍有很少部分猪的配种日期落在其他区间,这个需要我们做好产房的管理工作。周节律的批次生产能够降低猪群间疾病的水平传播风险和优化猪场的管理工作。在转型的初期生产成绩可能会出现波动,但从长远来看,周批次化的生产降低了由于猪只日龄差异造成的场内疾病水平传播,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度,同时使每周工作安排更加具体,对提高猪场的高效运转十分有益。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