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点击: 次 来源: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范伟兴 - 小 + 大
3 预防和控制措施 (1)预防措施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要求做到保护健康牛群,提高抵抗力。坚持“预防为主,自繁自养”原则,在清净牛群坚持本场母牛和公牛配种繁殖,如果一定要引进牛只须做好严格的检疫工作,将新引进牛只单隔离饲养 45 天,期间进行 2 次检疫呈阴性方可混群饲养。每年要对所有的牛进行 2 次全群检疫,及时剔除阳性牛。培养健康牛群应从犊牛着手,可结合培育无结核病牛群一起实施,即患病母牛生的犊牛隔离饲养,用健康牛乳或巴氏灭菌乳喂养。 (2)控制与净化措施 目前对牛布鲁氏菌病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防控的技术措施包括检测-扑杀和疫苗免疫两种方式。在个体阳性率低于 2%时一般可考虑采取检测-不杀措施,该策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根除布鲁氏菌感染,但须配套其他防控措施(精准识别感染动物、严格控制动物移动、外购动物须隔离检疫方可混群)。处于围产期感染牛可通过生殖道和乳腺排出大量布鲁氏菌,污染环境,感染其他动物。某些情况下感染牛抗体检测为阴性但仍会排菌,导致病原传播。因此除血清学检测手段外荧光定量 PCR 为代表的病原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识别传染源,是控制病原传播的必要手段。个体阳性率高于 5%的牛群一般可实施疫苗免疫措施,开始时对成年牛和犊牛全部实施免疫,此后每年只对后备牛进行免疫,连续实施数年后阳性率低于 2%可停止免疫,再实施检测-扑杀策略。布鲁氏菌 A19 疫苗是有效和常见的用于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的疫苗,如果免疫接种能覆盖 90% 以上的3-8 个月龄的后备牛,则会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由于 A19 疫苗株并非具有 100%的保护力,A19 疫苗免疫后的牛仍然会感染布鲁氏菌野毒株,成为病原携带者和排菌者。因此对于免疫牛群有必要采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技术实施连续的病原学监测,可对奶样、血液、阴道分泌物和流产物进行检测,以剔除持续排菌的动物。使用 A19 疫苗和野毒株鉴别荧光定量 PCR 技术可有效避免 A19 疫苗株干扰而精确识别布鲁氏菌野毒株感染个体。由于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宿主广泛,多种动物和野生动物向牛群传入布鲁氏菌的风险持续存在。 除检测-扑杀和免疫接种外,尚需采取综合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才能获得满意的防控效果。在防控布鲁氏菌病的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病是重要人畜共患病,饲养者、兽医专业人员和屠宰人员都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
上一篇:牛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下一篇:奶牛低血钙与酮病的有效预防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