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牛恶性水肿的诊断与防控

时间:2022-03-30    点击: 次    来源: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范伟兴等 - 小 + 大

牛恶性水肿是由梭菌属病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创伤性传染病,其特点为伤口局部发生急性炎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性毒血症,各个品种、年龄及性别的牛均可感染,主要因创伤(如分娩、去势、刺伤、骨折、注射等)发生感染,一般为散发。

1 病原特点

该病的病原为腐败梭菌、水肿梭菌、魏氏梭菌和溶组织梭菌等革兰阳性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及动物消化道等,菌体弯曲或正直,两端钝圆,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在体内外都能形成粗于菌体的梭形芽孢,位于菌体的中央或近端。芽孢的抵抗力很强,需要 20%漂白粉或 3%~5%火碱等强力消毒剂才能杀灭。

2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在哺乳动物中的暴发以牛、羊、马等较为常见,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牲畜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为散发,外伤是造成牛恶性水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减少皮肤损伤。此外,在牛的去势、分娩或注射等过程要做好皮肤及工具的消毒工作,避免伤口感染。

(2)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约 12~72 h,病牛初期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伤口皮肤周围发生炎性水肿并迅速扩散蔓延,尤其在皮下组织疏松处更为明显。病变部位初期坚实肿胀、灼热疼痛,后变柔软并无热无痛,触诊水肿部位有轻度捻发音。随炎性气性水肿的急剧发展,患病牛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可达 41~42℃,呈稽留热,呼吸困难,脉搏细数,心跳增速,眼结膜和口腔、阴道黏膜黄染发绀,偶尔伴有腹泻,多在 1~3 天死亡。如分娩时感染,则在产后 3~5 天内阴道流出不洁的红色恶臭液体。阴道黏膜红肿、增温,会阴水肿,并迅速蔓延至腹下、股部。如去势时感染,多在手术后 2~5 天内发病,阴囊、腹下发生弥漫性炎性水肿,疼痛,并伴有全身症状。

(3)病理变化

切开患病牛的局部病灶,肿胀部位的皮下组织及肌间结蹄组织被大量腐败酸臭味道的污黄色或红褐色液体浸润,同时常含有少量气泡,其创伤切面颜色发白,肌肉呈砖红色或暗红色,患病牛肺脏、肝脏、肾脏以及心脏部分常存在淤血等病变,且腹腔和心包腔积有大量液体。

(4)细菌学诊断

肝触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或弯曲的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有时可见无关节长丝状菌,芽孢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

(5)鉴别诊断

牛恶性水肿应与牛气肿疽、牛巴氏杆菌病和牛炭疽进行类症鉴别诊断。牛气肿疽表现局部肿胀,初热痛,后冷软无痛,按压有捻发音,体温高(41~42 ℃),绝食,呼吸困难。但牛气肿疽仅黄牛多发,马、骡不感染,与分娩或创伤无关,多发生于四肢上部肌肉丰满部位,有明显的捻发音,叩诊发鼓音,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有跛行。

病变组织、渗出液或心血等培养后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无荚膜、周身有鞭毛的大杆菌,有芽孢,呈纺锤形或汤匙形。牛巴氏杆菌病表现体温高(41~42 ℃),肿胀初热痛,后变冷,痛减轻,呼吸困难。但牛巴氏杆菌病多发生在咽喉、胸前,硬固热痛,肿胀部呈出血性胶样浸润,无捻发音且无气体产生。病变组织、渗出物或脓汁等涂片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牛炭疽一般呈地方流行,多发生于喉、颈、腹下、肩胛、乳房等处,不会产生气体,按压不会发出捻发音,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焦油状,尸僵不全,尸体迅速腐败。血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平直、呈竹节状、粗大带有荚膜的炭疽杆菌。

上一篇:牛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下一篇: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