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刘小红,陈瑶生 - 小 + 大
2021 年1 月6 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为36.94 元/kg,2021 年10 月6 日跌至10.63 元/kg,每千克下跌26.31元,跌幅达到71.22%,创2019 年4 月以来新低。虽然10 月中旬以来猪价有所反弹,但截至12 月末,猪价又跌回至16.0 元/kg 成本线附近。 为应对“猪周期”的负面影响,9 月份农业农村部颁布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提出:“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 500 万t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各地随后也陆续出台了配套政策。 2.1.2 猪肉进口仍维持高位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表明,猪肉进口总量有所下降,但与非洲猪瘟疫情前正常年份120 万t 左右的进口水平相比,仍然增长2 倍以上,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从2022 年1 月1 日起,我国猪肉进口税率将从8% 上调至12%,预计2022 年的猪肉进口量为200 万~250 万t。 2.1.3 种业振兴成全行业热点 品种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种业科技贡献率达30%~50%。2021 年国家出台种业振兴方案,作为一项长远谋划方案,将持续围绕资源保护、科技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开展工作,2021 年重点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的普查,着手构建企业阵型,部分地区加快了区域性种公猪站的布局。《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 年)》于2021 年4 月由农业农村部颁布实施。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全国各地将陆续出台相应的种业振兴方案。 2.1.4 非洲猪瘟等主要疫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但防控压力仍然较大 2021 年共报告发生家猪疫情15 起,大多与生猪调运有关。田间非洲猪瘟病毒呈现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大了非洲猪瘟防控的难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流行性腹泻在部分地区流行面较广,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的主要疫病。前者造成母猪流产和保育猪的高死淘率,后者引起哺乳仔猪高死亡率。猪格拉瑟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影响养猪生产的主要细菌性疫病,造成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效果不佳。因抗生素限制使用,猪场的细菌病发生呈现抬头趋势,特别是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临床疾病(如巴氏杆菌病)。养殖密度增加导致生物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尤其是立体式养殖模式(楼房养猪)给疫病防控带来很大的压力。 2.1.5 饲料粮安全备受关注,大力推广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无抗时代饲料监管日趋成熟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饲料粮安全,2021 年初豆粕大幅度涨价,玉米也随之上涨,给我国饲料粮供给带来严峻挑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对这一局面提前预判,在2021 年3 月15 日发布关于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下达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4 月17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和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充分发掘利用本土饲料资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日粮配方结构。全国饲料行业十大领军企业和三十强企业代表公开发出“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共同维护饲料粮供给安全的倡议”。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 为加强无抗时代饲料监管,建立了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为核心,《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等配套规章制度相结合的饲料法律法规体系,推进饲料禁抗和锌铜等微量元素减量化,并出台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2.1.6 智慧养殖成行业关注热点,亟需相关标准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生猪养殖提质增效的双要素驱动下,RFID耳标识别、大量新型传感器和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猪只识别、体重测量、猪只体温等生物学检测,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新型智能温控系统、节水粪尿收集和输送系统、楼房猪场等不断应用。基于4G/5G 通讯的数据传输方式推动了远程、无人、实时的猪舍环境控制,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巡检等也进入应用阶段。但智能化养猪领域的相关技术和产品还停留在数据采集和简单分析层面,缺乏关键性的多维数据互联互通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亟需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