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规范标准 > 文章

养殖场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防控技术指南

时间:2021-11-1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疫控中心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为指导养殖场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提升非洲猪瘟防控能力,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病毒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等。与2018年传入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相比,变异株基因组序列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包括核普酸突变、缺失、插入或短片段替换等,部分变异株失去红细胞吸附活性。

从生物学特性看,部分病毒单基因缺失株的致病力与感染剂量呈相关性,病毒双基因缺失株感染猪可间歇性排毒,病毒可以水平传播。部分失去红细胞吸附活性的变异株具有水平传播能力,高剂量感染能引起亚急性或慢性病程,部分猪只死亡,低剂量感染引起非致死性的持续感染。从传播性看,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临床传播性与经典毒株无明显区别。从临床特点看,临床症状不典型,与2018年传入毒株有明显差异,常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体表发红、皮肤坏死、淋巴结肿大、肺炎等症状;显微镜下多器官特别是淋巴结和肾脏可见伴有梗塞和血栓的坏死和出血区,以及慢性纤维化病变。从易感性看,妊娠母猪和育肥猪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妊娠母猪群体生产性能受影响较大。病毒感染潜伏期过后,母猪表现反复发烧,不食等症状,部分母猪出现流产、高比例死胎、乳房结痴等症状;初生仔猪活力差;育肥群静止状态下的症状不显著,应激情况下可排毒,表现皮肤坏死,关节肿大,脾脏肿大、坏死等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二、防控难点

(一)隐蔽性强

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感染潜伏期长,病猪初期无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不典型,致死率较低,不易被识别。感染变异株的猪群口腔排毒滞后,排毒不规律,采样检测很难及时发现,导致猪群隐性带毒并间歇性排毒,很难做到精准清除,并且经多次转群、并群等操作,感染源可能遍布多栋猪舍,呈现多点同时发病的特点。实践中,常有猪场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时Ct值较高,但因猪只il}床表现健康,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猪只在应激和混合感染等因素诱发下发病。

(二)检测难度大

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感染前期病毒滴度较低,感染后产生抗体延迟,常规鉴别诊断方法有局限性,在出现变异株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误判。此外,过高频次的全群普查也会增加交叉污染或扩散风险。因此如果监测方案和检测方法选择不当,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和扩散。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临床巡视

做好技术培训,提高饲养人员识别能力,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嗜睡、轻触不起、采食量减少、拱料不食、发热、皮肤发红、关节肿胀/坏死、咳喘、腹式呼吸,育肥猪死淘率增高,母猪流产或出现死胎/木乃伊胎等可疑临床表现时,第一时间采样检测。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使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对所有猪群进行每日一次的体温监测,发现体温异常猪只,及时进行采样检测。通过每日体温筛查,减少猪场采样频次,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二)优化监刚方案

针对变异株的病原特点,优化监测方案。每日开展猪场场内巡栏,监测猪群临床症状和体温变化。定期开展场外环境采样检测。每周对猪群进行病原和抗体监测。监测采样时可对全群进行20---30%比率的抽样检测。在猪群进行疫苗接种、转群、去势,或母猪分娩后,开展抽样检测。一旦猪只出现疑似临床症状,立即采样检测。

育肥猪群:猪场发现临床异常猪只后,立即对育肥猪群进行大栏棉绳口腔液采样,及时送检进行病原检测。

产房:在母猪分娩后,采集脐带血、胎衣或胎衣液等样品以及母猪口鼻拭子联合尾根血混样样品进行病原检测。

上一篇:畜禽养殖应对寒冷天气技术指南

下一篇: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及其安全性评价指南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