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环球视野 > 文章

新冠非瘟双重瘟疫对全球猪业的影响及前景

时间:2021-11-11    点击: 次    来源:薪火生态    作者:赖凌航 - 小 + 大

3、供给导向市场下的农民收入

从生猪到猪肉生产链的专业化过程可被认为是跑步机理论的典型。根据这一理论,农业技术革新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背后的驱动力: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如更好的管理和更好的品种),早期的采用者从最初阶段的生产成本降低中受益。

然而,这种暂时的效益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采用该技术而下降,因为整体产量的增加带来了价格的下降。结果,利润下降后农民被推动着继续采用更加新的技术,以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

事实上,集约化养猪生产的特点是效率高、生猪数量大、利润相对较小且不稳定。因此,生猪价格的微小差异和市场混乱对农民收入有很大影响。

由于屠宰生猪的数量几乎是提前一年确定的,而生猪生产链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供应导向的市场。生产的突然中断,比如新冠疫情导致的屠宰场关闭,可能不仅会对每头猪的收购价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养殖成本,因为屠宰重量的增加会降低喂养效率。

4、最优化而不是最大化的生产

上述这些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应该成为推动生猪养殖产业链从供应导向市场向需求导向市场过渡的驱动力,并获得预测市场需求的内在灵活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多的养殖空间和更高的屠宰能力,这将意味着每单位生产的成本更高。

因此,要求整个产业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之间有明确的合作和安排,最终为价值链中的每个合作伙伴带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可观的收入。高度集约化和专业化在未来仍然是可行的,不过重点应该转向最优化生产,而不是最大化生产。

5、全球猪业的未来前景在何方?

2020年至今,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仍然与非洲猪瘟 (ASF) 疫情同时在全球肆虐。两种瘟疫都是对生猪养殖业的极大挑战,带来大量不确定性。但是,来自瓦赫宁根大学的生猪生产经济学家罗伯特·霍斯特(Robert Hoste)却认为,全球养猪行业将迎来光明的未来。

“尽管持续爆发的非洲猪瘟(ASF)令人不安,但到2050年,全球猪肉产量可能会从1.2亿吨增加到1.8亿吨。不过如果生产模式一切照的话,这样的增长是不可能发生的。”———罗伯特·霍斯特(Robert Hoste)

的确,猪业仍有提高效率的空间,而这种效率是实现产量增长的关键。不同国家的养猪业生产效率差别很大。生产管理、饲料质量、猪的健康和遗传品种储备等因素都影响效率。通过优化这些生产要素,全球生猪产量可以持续增加,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的蛋白质需求。

那么我们如何实现这些产量的增长?全球的生猪养殖业将必须专注以下四个点,以实现可能的1.8亿吨产量目标,即为4p——人(Person)、猪(Pig)、地球(Planet)和利润(Profit)。

5.1 人(PERSON)

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农业正面临着农技师缺口和普遍的劳动力短缺。特别是在养猪业,对生产者来说,很难雇佣除了做清洁员工。工人和农场管理人员需要记录猪的行为并对其做出相关对策和反应——这些专业知识将是改善产量的关键。

此外,生猪养殖行业的劳动力短缺正促使农民将任务自动化,并拥抱智能农业。尽管采用新技术可以提高效率,但智能设备无法弥补糟糕的管理措施或过于低水平的劳力。因为智能农业只对聪明智慧的农民有好处,在成功实现自动化之前,生产者需要掌握生产的基本知识。

作为消费者,人们也扮演着促进作用的角色。养猪业需要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并采取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全球消费者也需要信任养猪业。食品安全恐慌或动物福利丑闻可能会让消费者选择其他蛋白质来源,从而损害猪业的长期前景。

上一篇:美国“肉荒”!6万只鸡安乐死,13000头猪被埋!

下一篇:OIE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的发展与实践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