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猪价大起大落,猪周期能“熨平”吗?

时间:2021-11-09    点击: 次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当很多人调侃“终于实现吃肉自由”时,入行多年的广东养猪户胡耀荣(化名),意识到自己可能踏空了节奏。
  2019年底,因为非洲猪瘟和上一轮猪价大跌亏损,一度退出养猪行业的他,看到猪价快速上涨,决定再度投资养猪。没想到,猪还没出栏,猪价已经进入下跌通道。
  不止胡耀荣这样的散户,从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来看,以温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上市猪企,也面临类似的烦恼。
  与往年类似,探讨生猪养殖行业和猪价市场变动,一个绕不开的“主旋律”就是“猪周期”,它深刻影响并展现了行业、市场的供需规律及起伏涨跌。
  所不同的是,这一轮猪周期受到非洲猪瘟、环保限产政策、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猪价掀起了一轮幅度最大、高位维持时间最长的上涨。影响因素之复杂、产销缺口之大、涨跌速度之快,以至于行业内称其为“超级猪周期”。
  在初始阶段,随着行业门槛抬高,散户大量退场,规模养猪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大举扩张,业内一度判断,超级猪周期之后,养猪行业产业集中度、信息化程度、企业管理水平及监管部门调控水平等都有了明显提高,整个行业应对猪周期的能力将显著提高,“熨平”猪周期或许不再那么困难。
  但今年初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养殖再次出现行业亏损,一度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龙头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战略。
  为什么有钱、有技术、有管理、集中度明显提高的养猪行业,还是没能解决供求关系变化造成的行业大起大落?要怎样才能“熨平”困扰行业已久的猪周期?
  1、猪周期:养猪行业基本逻辑
  猪周期是生猪养殖行业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和逻辑,生猪生产及价格相互影响,进而造成市场供求、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行业盈利水平、猪肉价格及市场供应。
  具体来说,它的传导逻辑是:猪肉价格上涨→行业盈利水平上升→养殖户扩大产能→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降→行业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亏损→养殖户减少产能→猪肉供给减少→猪肉价格重新回升。
  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价格大涨大跌的猪周期。
  虽然都是市场供需波动,但与其他一些食品行业不同,猪是生物性资产,生产过程需要一个漫长周期,养殖户增加和减少供应,都不能立竿见影,价格下跌区间叠加疫病等因素,造成生猪产能过分下降,还会为下一轮猪价大涨埋下伏笔。
  以胡耀荣的生产节奏为例,从引进小猪作为后备母猪开始,10~11个月后,小猪长成有繁殖能力的母猪,4个月后仔猪出生,再经过10个月左右的育肥,才能有肥猪出栏。
  也就是说,从小猪到母猪,再生仔猪,最后育成肥猪上市,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即使是大型养殖企业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生猪从后备母猪补栏到育肥猪出栏,也需要大约14个月时间,依次经历能繁母猪、仔猪、断奶仔猪、小猪、中大猪等5个不同形态或环节。
  从生物学角度看,这是特定的自然生长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生猪市场当前决策产生的行动,能给市场和养殖户带来的结果滞后很远。市场意识到供给缺口时开始扩大生产,需要等到至少14个月之后才有收获。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胡耀荣会误判形势,在猪肉价格高点入场,等到肥猪出栏,市场早已由高点跌入了低谷。
  反过来看,当市场觉察到猪肉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之时,大大小小的养猪场里,还有大量的母猪在下仔,仔猪在断奶,小猪在长大……想要扭转产能过剩的态势,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而且,由于我国养猪行业仍然以散户为主,集中度不够高,往往要等到全行业深度亏损时,猪企和养猪户才开始降低产能,生猪价格维持低位,生猪养殖行业大面积亏损也往往会维持较长时间。
  于是,一年赚、一年亏、一年平的“猪周期”不断上演,行业大起大落,难以健康发展,尤其是到了行业低潮期,甚至出现雏鹰农牧这样曾经的行业标杆企业倒在猪价上涨前夜的惨痛教训。

上一篇:许衡:中国养猪业需要适度规模化

下一篇:甘肃省灵台县生猪产业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